游黄山坞

行行东去欲何依,为爱禅房入翠微。

山在不知陵谷变,鹤归应见世人非。

烟中草树含春色,岭外云霞敛夕霏。

自笑远人眉目异,野禽惊起溯风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黄山坞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沉感慨。首联“行行东去欲何依,为爱禅房入翠微”以行者之口,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诗人被那幽静的禅房和苍翠的山林深深吸引,仿佛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所。

颔联“山在不知陵谷变,鹤归应见世人非”运用对比手法,山川依旧,而人事已非,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山不言变,却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鹤若归来,定会惊讶于人间的沧桑变化。

颈联“烟中草树含春色,岭外云霞敛夕霏”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画面。烟雾缭绕中的草木仿佛都蕴含着春天的气息,而远处的云霞则在夕阳的映照下收敛了光彩,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绚烂的美。

尾联“自笑远人眉目异,野禽惊起溯风飞”则是诗人自我反思与情感流露。面对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诗人不禁自问为何自己仍显得与众不同,甚至感到孤独。这一句通过描写野禽因风声而惊起的情景,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山坞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留别吴兴诸君子

杨柳风和溪水平,掉头归去趁春耕。

青山满眼浑相识,白鸟随人似送行。

远地几时重握手,孤城今夜独闻更。

离心好是秋霜剑,无数尘埃拂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邹师孔游维扬

怜君失意向天涯,雨歇虹亭日已斜。

对酒不须嗟往事,渡江知是客谁家。

孤城犹系扬州郡,四海空传后主花。

莫过雷塘吊陈迹,只今残柳尚啼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喜舍弟铎病起得子

卧病经旬为尔忧,今朝最喜是全瘳。

子虽生晚终延后,菊纵开迟尚系秋。

杯酒谅随诗共废,田禾无奈雨来收。

故交赖有宗人在,时肯相过尽日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汪世望还吴兴

频年踪迹遍天涯,书剑萧条兴味赊。

枫冷吴江人执手,月明苕水客还家。

霜前黄菊惊寒早,湖上青山易日斜。

落魄布衣今白首,也将诗酒度年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