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从来廊庙出山林,师友相资好弟兄。
料得至今风雨夜,山神犹记读书声。
此诗描绘了一幅师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开首即以“从来廊庙出山林”设置境界,让人仿佛进入一片幽静深邃的山林之中,那里不仅有古老的建筑,还有师友共度时光的情景。"师友相资好弟兄"一句,透露出诗人对那段日子的怀念和珍视,这种关系如同手足一般重要。
接着,“料得至今风雨夜”转换了时间与环境,从过去的欢聚到现在的静谧夜晚,那些曾经的记忆仿佛随着风雨声传递至今。"山神犹记读书声"则是诗人的一种美好想象,似乎连自然之神也能感受到他们当年读书时的声音,这声音已成为山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以及他认为即使是大自然也不会忘记那些美好瞬间。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竹新得雨笋争绿,蕉不知霜花自红。
时候江南二三月,调胹元气此杯中。
千古江山一览间,老瞒于此胆曾寒。
凭高要起乘风志,肯把闲情作鸭栏。
所寓皆同一旅亭,纷纷万事细如萍。
醉翁能解邦人乐,时一中之勿太醒。
杨柳依依拂短亭,看看飞絮又成萍。
老来世味都尝遍,不待邻鸡唤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