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梅歌

紫阳先生百世豪,作易本义穷丝毫。

梦寐周文见康节,天地心髓难容逃。

遗韵流风在闽建,后学探求如对面。

建宁城中我老彭,心如朝阳眼如电。

味易膏腴却味梅,梅花消息易中来。

风霜摧改万物息,天地巳复生蓓蕾。

葩含萼裹春都具,雪涧冰崖是何处。

忽然绽破一两椒,总领杏桃千万树。

乃知一画微阳新,三十六宫都是春。

小无内兮大无外,孰能越此天地仁。

老彭味梅乃如此,岂云甘苦酸辛耳。

水曹何郎起山林,玩物适情在至理。

沈吟紫阳和梅篇,清馨齿颊欲流涎。

开门正与东风会,一轮皓月当青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味梅歌》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梅花的品味与感悟,以及与自然、哲学的深刻联系。

诗开篇即以“紫阳先生”引入,暗指朱熹,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以“作易本义”揭示《易经》的深奥,其思想影响深远。接着,诗人借梦寐中与周文王及邵雍(康节)的相遇,表达了对天地间精髓的追求与理解,难以逃脱。随后,诗中提到“遗韵流风在闽建”,强调了这种精神传承在福建建宁的影响,后学者们如同面对一面镜子,探寻着其中的奥秘。

“建宁城中我老彭,心如朝阳眼如电。”诗人以“老彭”自比,表达自己如同初升的朝阳,明亮而充满活力。他品味《易经》,却从梅中寻得更深层次的启示,这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诗人以“味易膏腴却味梅”表达这一过程,将《易经》的精义与梅花的高洁相融合,寓意深刻。

“风霜摧改万物息,天地巳复生蓓蕾。”这一句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变化与新生,暗示了即使在严冬之后,生命依然能够复苏,充满了希望与生机。梅花作为寒冬中的使者,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重生。

“忽然绽破一两椒,总领杏桃千万树。”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梅花的绽放比作春日的开始,不仅是一朵两朵,而是引领了整个春天的繁花似锦。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一个小小的开端,往往能引发巨大的变革与繁荣。

“乃知一画微阳新,三十六宫都是春。”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易经》中的“一画”与春天的生机勃勃相联系,寓意着通过简单的行动或思考,可以带来新的开始与改变。同时,“三十六宫”象征广阔的天地,强调了这种力量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

最后,“小无内兮大无外,孰能越此天地仁。”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宇宙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思考,认为真正的智慧与道德超越了个体与外界的界限,体现了天地间的仁爱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品味梅花,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智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人性的深刻洞察与赞美。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望夫石

北固山前一狠石,千夫万夫移不得。

闻道曾经野火烧,老骨苍鳞变颜色。

何如山下寡弱人,早失天兮著孤特。

狂飙撼地衣不提,怒浪掀天履不溺。

眼中惟见旧时人,堂前那有新衣客。

匪石之词获我心,长江浩浩秋月白。

形式: 古风

杏园图赠李诚明

文皇御宇臣英杰,老李尚书声烈烈。

簪缨传子子传孙,曾孙耿也尤称绝。

五车黄卷百年心,一□清冰三尺铁。

曲江杏园时梦游,广寒桂子先须折。

开轩示我杏园图,漫天十里胭脂雪。

我忆春风曾此游,玉马金鞭飞列缺。

黄封叠赐醉颜酡,缬衫竞舞清歌咽。

乐声震地地若摇,豪气薰天天亦热。

此言岂是誇光荣,为报将来激臣节。

李君况是世臣家,奋发酬恩更超越。

杏园春色何足多,要在此心明日月。

形式: 古风

重阳篇寿淮上叶封君

我闻东坡老仙道,重阳前后十日好。

黄花庭院竞芳菲,锦树江山相缭绕。

不寒不暖夹罗轻,半雨半晴泥淖少。

淮上封君尘世仙,鹤发乌纱照穹昊。

生辰正在重阳前,壶榼如云庆难老。

清风动屋诗激秋,紫蜺横空酒蒸晓。

东海仙翁寄好音,珊瑚摇树金光草。

酒徒词客走且僵,舞影歌声惊一埽。

天台天姥群仙居,群仙和之俱绝倒。

祝君之寿如彭?,?乎八百犹为少。

定须屡世拜皇恩,便把淮山作蓬岛。

醉到乾坤混沌时,日月两轮常皎皎。

形式: 古风

碧桃翠竹图为陈克勤赋

我本东海餐霞仙,掷弄日月旋坤乾。

为溺篇章戏翰墨,谪来下土三千年。

而今年才过五十,也随尘世变华颠。

瓮盎醯鸡时起灭,轣辘过眼真堪怜。

夜来梦到清都府,碧桃翠竹斗清妍。

便欲据此混沌窟,小结一间天趣轩。

元规尘坌飞不到,洪厓风月浩无边。

白面青童吹紫玉,花虬稳跨参轩辕。

乃知旧怀作旧梦,可奈茫茫未了缘。

题诗驰寄玉堂子,鲜飙凉洒郁蓝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