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陈王(其二)

阿侯十六南邻女,对门居。

相视欲申无限意,口中朱。

朝起青烟萦兽爪,晚来红烛透虾须。

牙箱实裹冰蚕茧,骨里相思岂是虚。

·金斗熨开鱼子襭,衬红裳。

铜瓶注暖狮头炭,理黄妆。

频呼小玉因声巧,欲写泥金恐恨长。

那见瑶台成粉幛,果然银汉是红墙。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十六岁的少女阿侯,她住在南方小镇,与诗人相邻而居。两人之间情愫暗生,但言语难以尽述,只能通过含蓄的眼神交流,暗示着深深的情感。阿侯早晨起来,家中升起袅袅青烟,如同兽爪形状的炊烟缭绕;傍晚时分,红色的蜡烛透过虾须般的灯罩,照亮了她的闺房。她的箱子里装满了冰蚕所织的珍贵丝绸,象征着她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并非空幻。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阿侯的生活细节,如穿着鱼子纹的华丽衣裳,以及在铜瓶中注入热炭以准备梳妆打扮。她聪明地唤来丫鬟小玉,想要通过书信传达情感,却又担心文字无法完全表达心中的深情。诗人想象阿侯的闺房仿佛瑶台仙境,用粉墙相隔,暗示着她与诗人的距离遥远,如同银河一般难以逾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女阿侯的闺阁生活和她与诗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充满了古典诗词中的含蓄美和意境。毛奇龄的诗才在这首《遇陈王(其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收录诗词(401)

毛奇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字:大可
  • 号:秋晴
  •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23—1716

相关古诗词

酒泉子(其一)

风搅红帘。愁损隔帘人影。倩秦娥,缠越苘。唱吴盐。

黄铺白锁春相望。高阁魂惊难上。那更堪,花满桁。

柳垂檐。

形式: 词牌: 酒泉子

酒泉子(其二)

可惜春归。换得好花成叶。启金箱,叠絮褶。熨单衣。

银钩翠笼南邻女。日暮采桑西去。怕秋胡,回道路。

返迟迟。

形式: 词牌: 酒泉子

酒泉子(其三)

宁扫空床。怕见满栏月色。写金针,萦象尺。坐灯凉。

屏欹漏月灯犹悄。坐远影儿较小。为孤单,长伴晓。

似双双。

形式: 词牌: 酒泉子

懒卸头

纠纠珠臂绳,宛转辘轳上。

那知双穗条,夜夜空垂帐。

楚雀缘钗桥,胡蜂咂衣桁。

制得懒卸头,殷勤与谁唱。

形式: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