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姑谣》是元代诗人叶兰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少女在婚姻选择上的犹豫与挣扎,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深刻反思。
诗中以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小姑”为主角,她尚未出嫁,却已面临家族和社会的压力。她的父母疼爱她,不愿让她过早嫁人,而她内心却渴望成婚。大嫂的劝说,既体现了家庭的关怀,也暗示了社会对女性婚姻的期待。大嫂告诫小姑,嫁人应嫁田家儿,不应贪图金银财宝,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价值的传统看法。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东家楼上女的不幸命运,强调了坚守贞洁的重要性。尽管商人妻子最终改嫁,但这种行为被视为失节,与“宁为泉下守义鬼”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贞洁的严格要求,也表达了对自由选择婚姻权利的渴望。
最后,诗中提到田家虽然生活艰苦,但可以过上稳定的贫贱生活,与商人妻子的结局形成对比,强调了平凡生活的价值和对传统美德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小姑的故事,展现了元代社会中女性在婚姻选择上的困境,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思考和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