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与玉入京求其师张仲举先生

君家兄弟森群玉,数兼八韩仍两之。

复有一人更才敏,将往京域求其师。

其师为谁子张氏,曲颏美准秀且颀。

鸡栖昂昂立孤鹤,羽翼已遂冲天飞。

昔年助教国子学,横经气夺千皋比。

顷日还当大述作,并录三史追前徽。

使者旁搜异书出,天下学士来委蛇。

春秋用例如用律,游夏犹将赞一辞。

直书无愧董狐笔,上与日月争光辉。

子今行矣快先睹,涉阅定有新闻知。

赤华之驹不受鞭,顾影独立长鸣悲。

经途九轨奇骨见,渠忍局促盐车为。

祗疑慈母手中线,密缝政恐迟迟归。

文章有神国有造,赠子脱颖双毛锥。

好音早寄南来雁,无使淄尘污素衣。

梅花后夜琴曲苦,满天明月照相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黄玠所作的《送韩与玉入京求其师张仲举先生》,表达了对韩与玉才华横溢的赞美以及对其求学之路的期待。诗中首先描绘了韩家兄弟才情出众,特别是韩与玉更是才敏过人,他将前往京城寻求张仲举先生的教导。张仲举被形容为鹤立鸡群,学问深厚,曾担任国子学助教,气度非凡,著作宏富。

诗人祝愿韩与玉此行能见到更多异书,受到学界瞩目,甚至能像董狐那样直笔书写历史,与日月争辉。他还以“赤华之驹”比喻韩与玉的才华,暗示其不应被束缚,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后,诗人提醒韩与玉要保持清白,勿受世俗污染,并期待他的佳作能早日寄回,如同南来的雁传递好消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是对韩与玉的鼓励,也是对学术传承的期许,充满了对后辈学人的关爱和期望。

收录诗词(379)

黄玠(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字:伯成
  • 号:弁山小隐
  • 籍贯:元庆元定海

相关古诗词

赠制笔沈生

月中仙人白兔公,缟衣翩然乘玉虹。

遗我利器五色光,将使奏赋蓬莱宫。

江淹老去才思劣,夜郎归来亦华发。

愿乞瑶池不死方,须得玄霜和紫雪。

剥啄叩门秋梦回,有客真为黄香来。

坐中顿见两毛颖,脱帽露顶美且䰄。

君不闻朔土贵人执笏思对事,仓卒墨丸磨盾鼻。

何曾望见㕙与䨲,马上柳条能作字。

后来雪庵松雪俱善书,始爱都人张生黄鼠须。

安知沈郎晚出笔更好,犹及馆阁供欧虞。

拔奇取俊锋锷见,双兔健似生于菟。

用之不啻仗手檛,颠倒纵横随所如。

形式: 古风

种德堂诗

树木犹为人所爱,况尔宗盟磐石大。

条梢之末苟勿残,可使亭亭似车盖。

枝叶能承雨露恩,乃今流被及本根。

一门青紫什七八,虽贵弗陵尊行尊。

保家要在全和气,和气致祥乖气异。

云仍百体同一身,恒使匀通有生意。

富贵浮生何敢期,长长幼幼咸在斯。

肯道吾儿幼衰替,煦妪愿如今日为。

昔之祖者今之祢,推尔所爱达尔始。

如木有根种厥德,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形式: 古风

碧澜侍儿曲

感之以诚感必深,应之以真应必捷。

真诚一合两弗离,听我长歌碧澜妾。

碧澜亦是诸王孙,世殊事异老且贫。

少陵尚爱燕玉暖,况是当时真贵人。

春衣典尽春寒峭,二妾朱颜正姝好。

忍将罗带拆同心,懊恨浮生头白早。

珠钿翠靥幸仅存,此时犹及嫁夫君。

十二楼头燕子去,挥手不用留仙裙。

去妾相悲两相约,既去犹烦送肴酌。

主君讵忍覆弃之,见此翻令情绪恶。

一心专,天得知,忍著主衣还事谁。

遂携衾襆与俱来,后君死者当为尼。

碧澜堂下双溪水,使客往来岂知此。

不愿新欢恋旧恩,千万人中两人耳。

形式: 古风

刘子舆清啸轩

大哉扶舆,动应有机,律吕风云。

黄钟之宫,发乎自然,为声气君。

其在我人,呵嘘吸呼,节族以分。

啸乎啸乎,何浊何清,惟心所存。

力出尔手,以挤则危,以掖则安。

气出尔口,以吹则寒,以喣则温。

民各有趋,狂者如籍,壮者如琨。

嗟我怀人,愤懑既舒,亦已忘言。

冥玄洞虚,不可以名,以名斯轩。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