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疑

我自知人人未知,为人谋得己偏疑。

拈诗且脱寒酸气,作梦偏多欣喜时。

卧学袁安愁饿死,乞同伍员欲投谁。

可怜声应年来少,一味虚脾只自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自疑》是清代诗人沈光文所作,通过诗中表达的情感与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与挣扎。

首句“我自知人人未知”,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自我认知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与周围人的隔阂感,即他明白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他人却难以理解。接着,“为人谋得己偏疑”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自身行为动机的质疑,他在为他人考虑的同时,也对自己有所怀疑,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跃然纸上。

“拈诗且脱寒酸气,作梦偏多欣喜时。”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希望通过创作诗歌来摆脱过去那种寒酸、不被重视的生活状态,同时在梦境中寻找快乐与满足。这里,诗人将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卧学袁安愁饿死,乞同伍员欲投谁。”这两句引用历史典故,以古代人物袁安和伍员的故事来映射自己的处境。袁安困于雪中,虽有高官垂怜却不肯接受施舍,最终饿死;伍员则因受到迫害而四处流浪,不知何处可投靠。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坚守原则、不愿妥协的坚定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最后,“可怜声应年来少,一味虚脾只自欺。”这两句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年岁渐长,但能够真正理解、共鸣的人却寥寥无几,这让他感到孤独与悲哀。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过于自我欺骗,过分强调个人情感与感受,而忽略了外界的真实情况。这一结论充满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与批判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自疑》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社会与个人追求之间的挣扎与思考,以及对自我认知与外界理解之间差距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06)

沈光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仲春日友人招饮不赴

并无一事慰相知,占住桃源亦颇宜。

诗债屡稽明月夜,酒缘偏误好花时。

频收静致留春雨,忽发新思寄柳枝。

却讶渔人焉得到,遂令鸡犬也生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郊游分得青字

和风催我出郊去,好鸟还宜载酒听。

草色遥联春树绿,湖光倒映远峰青。

歌喉润处花初落,诗韵拈来醉欲醒。

逸兴强寻豁目处,颓然独立望沧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重九日登啸卧亭

重阳节至客心悲,托兴登临酒一卮。

健挽石梁看没羽,醉摩字影读残碑。

当年运数终穷九,廿载忧危共此时。

为问生涯在何处,黄花知以晚为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思归(其一)

岁岁思归思不穷,泣歧无路更谁同。

蝉鸣吸露高难饱,鹤去凌霄路自空。

青海涛奔花浪雪,商飙夜动叶梢风。

待看塞雁南飞至,问讯还应过越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