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了惠的《寒拾赞》,以五台山和峨眉山为喻,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入定修行的禅境。"五台为床,峨嵋作枕",形象地表达了禅者的心灵栖息在崇高的佛教圣地,如同卧于天地之间,身心融入自然。"眠似不眠,惺如不惺",描述了禅者的状态,看似沉睡,实则心如明镜,清醒而寂静,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唤起来,三十苕帚柄",这里的"三十苕帚柄"可能象征着禅者的修行岁月或是禅悟的深度,暗示即使有人试图唤醒,禅者也依然坚守内心,不受外界打扰。整体上,这首诗寓言式地展现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坚韧,以及对佛法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