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晓风摇幕。敧枕闻残角。

霜月可窗寒影,金猊冷、翠衾薄。旧恨无处著。

新愁还又作。夜夜单于声里,灯花共、泪珠落。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翻译

清晨的微风吹动着帷幕,斜倚枕头听到远处的残角声。
月光如霜,透过窗户洒下寒冷的光影,铜炉中的香烟已冷,绿色的被子也显得单薄。
过去的遗憾无处安放,新的愁绪又涌上心头。每晚在单于的号角声中,只有灯火和泪水陪伴。

注释

晓风:清晨的微风。
摇幕:吹动帷幕。
敧枕:斜倚枕头。
残角:远处的号角声。
霜月:月光如霜。
可窗:透过窗户。
寒影:寒冷的光影。
金猊:铜炉。
翠衾:绿色的被子。
薄:显得单薄。
旧恨:过去的遗憾。
新愁:新的愁绪。
单于声:单于的号角声。
灯花:灯火。
泪珠落:泪水落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清晨的寂静画面,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晓风摇幕"中的“晓风”唤起了清晨微弱的凉风,而“摇幕”则是这种风吹拂着窗棂,带来的轻盈动静。接着,“敧枕闻残角”显示诗人半睡半醒之际,听到远处传来的一丝琴声,这“残角”可能来源于隔壁或远方的某个地方,是夜未眠者最后的吟唱。

"霜月可窗寒影"中,“霜月”指的是秋天的明月,而“可窗寒影”则是这月光透过窗棂投射在室内,带来的清冷影子。这不仅描绘了外部景象,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冷寂和孤独。"金猊冷、翠衾薄"一句,通过对寝具的描述——“金猊”可能是装饰在枕头上的金质动物饰品,而“翠衾”则是绿色或青绿色的被褥,形容其“冷”与“薄”,进一步强化了室内的清凉感和诗人的孤寂情怀。

"旧恨无处著。新愁还又作"表达了诗人心中积累的情绪,无处发泄,而新的忧虑又接踵而至,形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心灵困境。"夜夜单于声里"中的“夜夜”强调了这种孤独感的持久性,而“单于声里”则是指诗人在安静的夜晚,只有声音陪伴着自己,这声音可能是外界的微响,也可能是内心的自语。

最后,“灯花共、泪珠落”一句,是对诗人情感的一个形象描绘。"灯花"可以理解为窗外飘动的落叶,或是夜晚灯光下闪烁的影子,而“泪珠落”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悲伤,泪水与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哀艳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和室内氛围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情感状态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哀愁与无奈。

收录诗词(113)

张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和谢福娘

暖日未斜西。正是迷花殢酒时。

红药雕阑呈冷艳,依稀。花重枝柔压半敧。

相对耍猴儿。一捻幽芳劝酒卮。

魏紫姚黄来觑着,方知。准拟今宵醉伴妻。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题汪水云诗卷

吴江潮落晓光微,万里风沙扑面飞。

帝化海滨精卫怨,仙吟华表令威归。

秋空愁断铜仙远,夜雨歌沉玉树非。

随意黄冠方外去,云台何似首阳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玉楼春

蟠桃十月惊春早。春到玉梅枝上小。

和羹人物应时生,天上骑鲸生凤沼。

万家宝篆祥烟晓。竞祝史君长不老。

夜来南极照元台,见说沙堤新筑了。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柳梢青

燕里花深,鹭汀云澹,客梦江皋。

日日言归,淮山笑我,尘锁征袍。几回把酒凭高。

阑干外、魂飞暮涛。只有南园,一番风雨,过了樱桃。

形式: 词牌: 柳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