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利监收

开眼合眼,道契寰中。东行西行,禅非物外。

大仰插锹叉手,靴里动指头。

南泉把镰刈茅,谁人知此意。

今也道不及古,僧僧解数满肚。

但寻雪月风华,失却昔年活路。

不能返照回光,法界毗卢全露。

阿呵阿,笑倒利头陀,风前月下啰哩啰。

深夜处分诸火客,你看甚么火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文准所作的《送利监收》,以禅宗的视角和语言,表达了对佛法理解的深沉思考和个人修行的体验。诗人通过描述开眼闭眼、行走禅修的动作,如“大仰插锹叉手”、“靴里动指头”,形象地展示了禅宗实践中的日常细节。南泉普愿割茅的典故被引用,暗示了修行者应深入生活,而非远离尘世。

诗中提到“今也道不及古,僧僧解数满肚”,暗指后世修行者虽然知识丰富,但可能失去了真谛,迷失在繁复的教条中。“雪月风华”象征着世俗的美好,而“昔年活路”则代表了最初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真谛。诗人强调“不能返照回光,法界毗卢全露”,意味着无法通过自我反思和内在觉醒来领悟佛法的广大无边。

最后,诗人以“阿呵阿,笑倒利头陀,风前月下啰哩啰”的幽默口吻,调侃了那些过于执着于形式的人,而“深夜处分诸火客,你看甚么火色”则寓言般地教导,真正的修行在于洞察事物的本质,而非仅停留在表面。

整首诗以禅宗对话的形式,既展现了禅修的日常生活,又揭示了修行的真谛,富有哲理性和生动性。

收录诗词(39)

释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五首(其五)

之乎者也,衲僧鼻孔,大头向下。

若也不会,问取东林王大姐。

形式: 偈颂 押[马]韵

九月初六日雨中读陶集

长风挟雨触檐鸣,未抵飞腾铁马声。

欲傍孤云看万族,不堪飞鸟滞重城。

栖迟岂谓多娱好,萧瑟还从一醉生。

惟有渊明诗可读,虚堂秋气夜峥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颂古五首(其六)

行路难,行路难,最难难是过台山。

唯有赵州公验正,昂头掉臂总闲闲。

形式: 偈颂 押[删]韵

颂古五首(其七)

好笑提婆达多,入捺落十小劫波。

然得三禅妙乐,吹布毛须还鸟窠。

形式: 偈颂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