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坐断毗卢顶?,须是没量大人。
若是没量大人,不坐毗卢顶?。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守净所作的偈语,简洁明了,富有禅意。"坐断毗卢顶?",这里的“毗卢顶”通常象征佛教中的智慧之巅,而“坐断”则意味着超越或主宰。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只有达到极高智慧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要义。
然而,紧接着的"须是没量大人","没量大人"指的是具有广大无边智慧和慈悲的人,强调这种智慧不是一般的深广。诗人接着说,如果真是这样的人,“不坐毗卢顶?”,他们已经超越了形式上的顶点,他们的智慧无所不在,无需依赖特定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否定的形式,表达了对真正大智慧的理解,即智慧并非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境地,而是内在的、无所不在的。这体现了禅宗注重内心体验和实证修行的思想。
不详
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
松扉竟未掩,片月随行屦。
时闻犬吠声,更入青萝去。
影落杨侯宅,根连觉帝居。
布发人来绝,衔花鹿去多。
世间无物可罗笼,独立嵯峨万仞峰。
忽若有人猛推落,腾身云外不留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