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怀古(其三)

南园霜月夜深明,感旧长廊每独行。

遗址已荒三百载,朗吟空忆五先生。

从来离乱难栖托,赖有诗歌慰性情。

惆怅昔年同此日,几回兴废暮潮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南园怀古(其三)》由明代诗人梁宪所作,通过描绘南园霜月之夜的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感慨。

首句“南园霜月夜深明”,以清冷的霜月夜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接着,“感旧长廊每独行”一句,点明了诗人独自在长廊中徘徊,追忆往昔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留恋。

“遗址已荒三百载,朗吟空忆五先生”两句,将时间的跨度拉长,指出南园历经三百年的沧桑巨变,昔日的辉煌已成遗迹。诗人虽在朗吟古人的诗句,却只能空自怀念,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逝去时代的惋惜之情。

“从来离乱难栖托,赖有诗歌慰性情”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面对人生离乱时的无奈与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通过诗歌来寄托情感。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在困境中给予心灵支持的深刻认识。

最后,“惆怅昔年同此日,几回兴废暮潮平”以对昔年同一时刻的回忆,以及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同时,通过“几回兴废暮潮平”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阔,也寓意着历史的轮回与不变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园夜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历史人文情怀,同时也传递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与对文学艺术价值的肯定。

收录诗词(153)

梁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园怀古(其四)

梅花已放雪初飞,岁晏寒冬尚未归。

弭笔长为前哲惜,感怀因自叹时非。

如何一统车书日,独使诸贤志愿违。

不历沧桑家国事,谁知臣子用心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癸亥春送陈献孟赴佟静公之招由楚入都取道游西岳访咸阳祁尔嘉明府(其一)

母老诸弟少,远游非所宜。

踌蹰怅离别,慷慨为深知。

到处言须谨,逢时勉自期。

天涯见芳草,莫厌故乡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癸亥春送陈献孟赴佟静公之招由楚入都取道游西岳访咸阳祁尔嘉明府(其二)

送子上河梁,天风吹大荒。

春潮浮万国,秋雨度三湘。

意趣川岳外,行忘关塞长。

高歌过易水,挥手入咸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答张穆之先辈

隆万气磅礴,产人多朴厚。

晚季尚华靡,浇薄日相趣。

翻笑古人迂,堂堂事奔走。

吾乡张丈人,忘年交已久。

丈人昔年少,高车悬四牡。

结驷游五陵,千金一匕首。

晚岁归学道,搆屋□林薮。

有时写骅骝,神鬼立其肘。

有时作竹石,易米升与斗。

遗我尺幅石,题诗为我寿。

置我茅堂中,青葱盈户牖。

对此层淩姿,令我神赳赳。

丈人善用情,所赠良不苟。

愈念先朝人,何况隆万叟。

观其朴厚处,边幅都不有。

资之为典型,自然形神守。

他时访赤松,问是前身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