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乐道歌》由唐代道吾和尚所作,其内容深邃,充满哲理与禅意。诗人以山僧自喻,表达了对自由、独立与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
首句“乐道山僧纵性多”,点明了山僧的个性自由,不受拘束。接着“天回地转任从他”描绘了山僧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顺应他的意愿。山僧独自一人,“闲卧孤峰无伴侣”,但并不感到孤独,反而在“独唱无生一曲歌”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无生歌,出世乐”,山僧通过歌唱表达对无生境界的追求,寻求超越尘世的快乐。然而,“堪笑时人和不著”,讽刺了世人未能理解这种超脱的快乐,无法与之共鸣。山僧继续强调,应当“畅情乐道过残生”,享受自然赋予的快乐,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
“大丈夫,须气槩,莫顺人情莫妨碍”,山僧倡导的是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不应被世俗情感所束缚。他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汝言顺即是菩提,我谓从来自相背”,即顺应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智慧,而非盲目顺从。
接下来的几句“有时憨,有时痴,非我途中争得知”,表明山僧的生活态度既不刻意追求智慧也不逃避无知,而是随缘而行。他以“特达一生常任运”的方式生活,如同“野客无乡可得归”,没有固定的归属,随遇而安。
最后,“探祖机,空王子,休似浮云勿隈倚”,山僧引导人们探寻内心深处的真理,像空中的云朵一样自由自在,不被世俗的偏见所束缚。他强调“自古长披一衲衣,曾经几度遭寒暑”,即使历经风雨,也应保持本真,不改变自己的本质。
整首诗通过山僧的形象,传达了对自由、独立与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内心真理的追求。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展现了道吾和尚独特的哲学思考和禅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