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宗伯湛公甘泉山精舍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岳麓名非忝”以岳麓山的名声自谦,暗示了宗伯湛公所居之地虽非名山大川,但其道德学问足以媲美岳麓之名。接着“龟山道可宗”一句,以龟山象征宗伯湛公的道德修为,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
“堂轩开峻构,剑履寄高踪”描绘了宗伯湛公居所的宏伟与雅致,堂轩高耸,仿佛剑履也寄托着主人的高远志向和不凡风骨。接下来“坛杏有千岁,江花能百重”两句,通过千年杏坛与百重江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悠久与繁盛,同时也寓意着宗伯湛公德行与学问的深远影响。
最后,“尘缨如可脱,吾意会相从”表达了诗人对宗伯湛公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希望能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追随其道德与学问的足迹,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整首诗通过对宗伯湛公居所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宗伯湛公人格魅力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