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旧时相识惟明月,三五而盈盈又缺。

盈时常少缺常多,恰似人间足离别。

我今一别已三年,中秋三见望舒圆。

乌衣燕子尚得返,鸿雁正尔翔幽燕。

此时蟋蟀犹在宇,声声悲吟正独处。

耿耿不寐梦难成,翩翩蝴蝶亦辞去。

寒螀韵咽草木黄,金风恻恻奏清商。

援琴拟操明月吹,调高曲古转凄凉。

母曰嗟予久行役,宁知万里为羁客。

乌鹊南飞飞不高,愿为黄鹄无羽翼。

潇湘水阔影沉沉,鄂渚楼高兴又深。

明年此际知何处,再睹婵娟照客心。

形式: 古风

翻译

旧时相识只有那明亮的月亮,十五圆润后又会变得残缺。
满月时总是短暂,缺月时常见得多,就像人世间离别与重逢的循环。
如今我已经离开三年,中秋节看到三次月亮圆满,期待团圆。
乌衣燕子还能归巢,大雁正飞翔在幽燕之地。
此刻屋檐下的蟋蟀还在鸣叫,悲伤的声音独自回荡。
我难以入眠,梦境难以成形,连蝴蝶也翩翩离去。
秋蝉哀鸣,草木凋零,金风吹过,奏响了清冷的乐章。
我拿起琴,想弹奏明月之曲,但音调高古,更显凄凉。
母亲感叹,我长久在外奔波,哪曾想到会成为万里游子。
乌鹊向南飞,却飞不高,我愿如无翼的黄鹄,自由翱翔。
湘江水宽,楼阁倒映,鄂渚的景色让我心情深深沉醉。
明年这个时候,不知身在何方,再次见到明月,照亮我旅人的内心。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
盈盈:圆润的样子。
缺:残缺。
人间:人世间。
离别:分离。
乌衣燕子:指春天归来的燕子。
鸿雁:大雁。
幽燕:古代地名,指今北京一带。
蟋蟀:秋天常见的昆虫。
耿耿:形容难以入睡。
翩翩:形容蝴蝶轻盈飞翔。
寒螀:秋天的蝉。
金风:秋风。
清商:秋天的乐曲。
羁客:漂泊的旅客。
乌鹊:乌鸦。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象征自由。
鄂渚:古代地名,今湖北武汉附近。
婵娟:明亮的月亮。

鉴赏

这首宋诗《中秋》是宋代诗人洪皓的作品,以月亮的变化象征人生的聚散离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首句“旧时相识惟明月,三五而盈盈又缺”描绘了月亮的盈亏规律,暗喻人世间的离别与重逢。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季节变换和自然景象,如“乌衣燕子”、“鸿雁”、“蟋蟀”、“寒螀”等,渲染出一种孤寂和怀旧的氛围。

诗人感慨自己离家已久,“我今一别已三年,中秋三见望舒圆”,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他以“乌鹊南飞飞不高,愿为黄鹄无羽翼”寄托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羁旅之苦。最后,诗人遥想“明年此际知何处,再睹婵娟照客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未知和期待,中秋明月再次成为他情感寄托的对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生况味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中秋情怀。

收录诗词(154)

洪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字:光弼
  • 生卒年:1088~1155

相关古诗词

用韵赠傅学士兼述怀思古(其二)

万里求成质鬼神,频年虐执误斯民。

忘忧每藉杯中物,积闰频迎塞外春。

顾我蹒跚仍久困,观君慷慨岂长贫。

如闻近献升平录,应述修和勉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白马渡

国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

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归。

缭绕一万里,人物太半非。

昔时渡盟津,宾从争扶持。

兹辰渡白马,阴曀日无辉。

一酎祈利涉,冯夷莫予违。

惊秋感叶脱,况乃思鲈肥。

父老行叹息,风雨仍霏微。

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

遥望一惆怅,何当拜天威。

形式: 古风

戏用迈韵呈吴傅朋兼简梁宏父向巨原

忧患二毛侵,目睫亦毵毵。

篇什弃置久,遑暇阅龙龛。

吴侯主诗盟,欲从靳如骖。

古风风格老,叙事若绮谈。

宦情既淡薄,世故应饱谙。

置驿复郑庄,好奇过岑参。

优游聊卒岁,俛仰自无惭。

近取忘年友,得一乃分三。

梁向竞爽姿,迈也恐不堪。

辄持水中蒲,拟并浦上楠。

诸公不鄙夷,细流纳江潭。

有酒必唤饮,分题许同探。

向子忽话别,寒霜万岭含。

千里足勿惮,一行心亦甘。

青冥定特达,高贤上所贪。

江头春色回,和气已醺酣。

伊郁思陶写,故人居巷南。

形式: 古风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