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陶益所作的《答闽陈梧冈年丈时闻其仲子被围得释故末联及之》。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陈梧冈及其家族遭遇的关切与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身对于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京华作客常为侣”,点明了诗人与陈梧冈在京都共为宾客的情谊,暗示两人曾有过一段相知相伴的日子。接着,“岭表还谁事远游”一句,转而表达对陈梧冈远赴岭表(泛指南方地区)的担忧和思念,显示出深厚的友情。
“三岛凤箫嗟已隔,五云凫舄忆同留”两句,运用了典故,以“三岛”、“五云”、“凤箫”、“凫舄”等意象,描绘了昔日相聚的美好时光,同时通过“嗟已隔”、“忆同留”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相聚不易的感慨。
“横经馆阁君何雅,短发江湖我独忧”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陈梧冈在不同生活境遇中的状态。诗人以“横经馆阁”象征文雅的生活环境,而“短发江湖”则描绘了自己漂泊江湖、满头白发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关心以及自己内心的忧虑。
最后,“次复征求戎马急,白眉乘月啸登楼”两句,描绘了战乱频繁、局势紧张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面对动荡时的无奈与抗争。其中,“白眉乘月啸登楼”这一画面,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暗含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时光、生活境遇和时代背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