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次曲江先寄太守刘宜翁五首》中的第五首。诗中以梅花的凋零象征时光的流逝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繁华之地,却心系远方友人的情怀。
首句“落尽梅花君未归”,以梅花的凋谢暗示季节更替,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迟迟未归的关切和思念。接着,“且携樽酒赋新诗”一句,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与等待时,通过饮酒赋诗来寄托情感的方式,既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洒脱,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逢人少说瑶台事”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仙境般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又深知这些超凡脱俗之事不宜轻易与世人分享,可能因为世俗的理解有限,无法真正领略其中的深意。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微妙平衡的思考。
最后一句“得道宁要俗子知”,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或高深道理的看法,认为真正的智慧或修行,无需被世俗之人所理解或认同,强调了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立与追求。整首诗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动的精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