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循摘星陀游云水洞

摘星陀峻无由登,折旋斜上层复层。

双崖前横忽中豁,杖底百里河如绳。

绿阴障天导西下,磴尽始见岩栖僧。

乍探洞口怯深黝,作气联臂贤吾朋。

俯偻匍匐仅得度,手据足抵吾犹能。

稍前一罅侧身过,以火照壁龙对腾。

穹窿仰视不见顶,列炬十数终凌兢。

雪山危坠塔断卧,鬼佛寻丈疑有凭。

咄哉扣石备众响,笑语辄作洪声应。

燎光瑟缩益险滑,欲进却返心瞢瞢。

重幽顿出眩隙景,失讶接引来然灯。

归途追忆恍一梦,长觉绕耳钟眩噌。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攀登摘星陀,探索云水洞的奇险经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摘星陀峻无由登”,开篇即点明了摘星陀的高峻险峻,暗示攀登之不易。接着“折旋斜上层复层”描述了攀登过程中的曲折艰难,步步为营。双崖前横,豁然中开,展现出自然界的奇妙与变化。

“杖底百里河如绳”一句,将蜿蜒的河流比作绳索,形象地描绘了山间小径的狭窄与蜿蜒。绿阴遮天,绿意盎然,引导着前行的方向。岩栖僧的出现,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感受到隐居修行者的宁静与超脱。

“乍探洞口怯深黝”表现了初次面对深邃洞穴时的胆怯与好奇。与朋友携手并肩,共同面对挑战,增加了旅程的勇气与乐趣。通过“俯偻匍匐”、“手据足抵”的细节描写,生动再现了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

“稍前一罅侧身过”展示了在狭窄空间中巧妙穿行的技巧,以及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以火照壁龙对腾”则描绘了火光映照下的奇异景象,仿佛龙在壁上腾跃,增添了神秘与奇幻的氛围。

“穹窿仰视不见顶”表达了对洞穴深处的敬畏与探索欲望。“列炬十数终凌兢”则体现了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前行的决心与勇气。

“雪山危坠塔断卧,鬼佛寻丈疑有凭”通过雪山、断塔、鬼佛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洞穴环境的神秘与不可知。诗人通过“咄哉扣石备众响,笑语辄作洪声应”表现出与自然对话的趣味与豁达。

“燎光瑟缩益险滑,欲进却返心瞢瞢”描绘了在光线昏暗、地面湿滑的情况下,内心的犹豫与恐惧。然而,“重幽顿出眩隙景,失讶接引来然灯”又展现了从黑暗中突然出现光明的惊喜与解脱。

最后,“归途追忆恍一梦,长觉绕耳钟眩噌”表达了对这次探险经历的深刻印象与回味,以及内心深处对自然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勇气、智慧与情感体验,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880)

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上方归柬赞虞

老尚携朋到上方,后公已是一年强。

云梯猿引犹能上,阴洞蛇行幸免创。

有兴再来还我共,兹游所欠要天偿。

奇岩夹涧无飞瀑,好树弥山未著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六月初一日漱芳斋听戏(其一)

钧天梦不到溪山,宴罢瑶池海亦乾。

谁分梨园烟散后,白头及见跳灵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六月初一日漱芳斋听戏(其二)

一曲何戡触旧悲,卌年看举寿人卮。

相公亦是三朝老,宁见椒风受册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六月初一日漱芳斋听戏(其三)

凝碧池边几泪吞,一般社饭味遗言。

史家休薄伶官传,犹感缠头说报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