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海中巨石上,仿佛西天佛陀显现的景象,充满了宗教的神秘与崇高感。诗人通过“群瞻西竺人”、“佛顶云生髻,伽趺草作茵”等句,将自然景观与佛教意象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千江明月夜,三岛碧波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赞美,同时暗含着佛法的深邃哲理。"常以杯为渡,浑疑鹫是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认为心灵的渡船无需外求,真正的解脱在于内心的觉悟。最后,“自心法本有,奚必问诸滨”则点明了佛法的内在性,强调了自我觉悟的重要性,不必向外寻求答案。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