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其一)

东南民力知全竭,西北长城更欲修。

定有壮丁填野壑,况兼新麦在平畴。

寻常功业人知好,十万人心或可忧。

白屋书生真过计,便因家国泪横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韩邦靖的《感事(其一)》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首句"东南民力知全竭"揭示了东南地区人民的疲惫与资源耗尽,暗示了经济的困境。接着"西北长城更欲修"点出国家仍在试图加强边防,但这种军事举措可能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定有壮丁填野壑"描绘了一幅凄凉景象,强壮的劳动力被征调去修筑长城,可能导致田间无人耕种,新麦无法收割,进一步加剧了民生问题。"况兼新麦在平畴"强调了这一紧迫性。

"寻常功业人知好,十万人心或可忧"指出尽管这样的工程在某些人看来是必要的,但对于十万家庭来说,却是沉重的忧虑。最后两句"白屋书生真过计,便因家国泪横流",诗人以自己为"白屋书生"自比,表达对底层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感叹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只能在家国愁云中泪流满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明朝时期社会矛盾和民生困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39)

韩邦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事(其二)

落落乾坤一病身,偶闻时事倍伤神。

内批时复传中旨,故里尤多赐老臣。

敢谓履霜忧杞国,已从人日验今春。

匡扶未有纤毫力,名位谁居第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北上

万木萧萧共别离,此行未敢卜归期。

还乡梦怯关山远,恋土情深花竹知。

满榻闲云怜去后,半窗风雨忆当时。

不知他日庭前鸟,还上空槐第几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雨

雨到秋深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

滴阶响共蛩鸣切,入幕凉随夜气侵。

江阔雁声来渺渺,灯昏官漏夜沉沉。

萧条最是荆州客,独倚高楼一醉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周世宁还

离亭落日照秋杯,愁共寒花各暂开。

别去几时还再见,交游如子实多才。

洞庭木叶秋仍下,巴峡猿声今正哀。

鸿雁南飞还北上,可能无意寄书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