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往四首(其三)

丙夜未成眠,天衢步悄然。

影非缘我独,光自使人怜。

圆缺看今夕,升沉感昔年。

弄箫者谁子,吹过水楼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漫步月下的情景,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淡淡的哀愁。

首句“丙夜未成眠,天衢步悄然”,点明时间是深夜,诗人并未入眠,而是选择在空旷的街道上散步。这里的“丙夜”指的是子时之后,即深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步悄然”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轻缓的脚步声,仿佛连空气都被这份寂静所包裹。

接着,“影非缘我独,光自使人怜”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里的“影非缘我独”意味着不仅仅是自己的影子陪伴着自己,更是暗示着月光下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孤独,仿佛都在与诗人产生共鸣。“光自使人怜”则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温柔与怜悯,它似乎在以柔和的光芒抚慰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圆缺看今夕,升沉感昔年”两句,诗人将目光从眼前的景象转向更广阔的时空。他观察到月亮的圆缺变化,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时间流逝的象征。通过“今夕”与“昔年”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最后,“弄箫者谁子,吹过水楼前”两句,诗人将思绪引向更远的地方。他想象着远处有人在吹奏箫笛,那悠扬的乐声飘过水边的楼阁,给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诗意与遐想。这里不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深夜月下独行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孤独、时间、记忆与情感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9)

屠本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月下独往四首(其四)

西阁与东林,徘徊意自深。

腥嗔乌鬼叫,凉待白榆沉。

竹长新增媚,匏存久不斟。

情来还荡桨,岂为访山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月下后独往时病起(其一)

肺病晚凉疏,清光半绮疏。

苦吟忘礼倦,缓步觉眉舒。

有月窥虚牖,将谁问起居。

人家已深睡,夜色不关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月下后独往时病起(其二)

经旬巾废栉,永夜户长开。

僻喜孤能往,幽知老未颓。

月痕临水净,鹤梦待更回。

无怪比邻老,停眠竟夕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九日李实甫别驾惠名酒

偶似渊明隐,归从栗里开。

囊萸青嶂返,送酒白衣来。

斟酌吟诗伴,招邀待月杯。

使君有佳饷,那可独醒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