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八声甘州·匡庐山中作》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陈方恪所作,描绘了他在庐山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对屏风九叠倚晴空”,以屏风般的山峦层叠比喻庐山之峻峭,直插云霄,展现了山势的雄伟。接下来,“氤氲涨江天”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与江天相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诗人接着抒发怀古之情,“柴桑日瘦”暗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虎溪人去”则提及慧远法师,表达对先贤的追思。“烟月年年”则寓言时光流转,人事如烟,月色依旧,岁月无声。
“缥缈竹林清磬,回首白云边”描绘了山中竹林的幽静和禅寺的钟声,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觉。“冥吹松阴合,石濑溅溅”进一步渲染了山中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流水声增添了诗意。
下片转入对历史遗迹的感慨,“紫芝歌断,白鹿寻仙”借典故表达了对仙踪难觅、世事变迁的惆怅。“玄机老矣,何处问前缘”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最后,诗人期待在春雨中听到杜鹃啼鸣,野棠花开,暗示着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无人陪伴的孤独。
整首词以景寄情,融山水、历史和个人感慨于一体,展现出庐山的秀美与诗人内心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