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匡庐山中作

对屏风九叠倚晴空,氤氲涨江天。

恁柴桑日瘦,虎溪人去,烟月年年。

缥缈竹林清磬,回首白云边。

冥吹松阴合,石濑溅溅。

来抚封碑陈迹,甚紫芝歌断,白鹿寻仙。

怅玄机老矣,何处问前缘。

待几时、野棠开后,又漫山、春雨响啼鹃。

谁还伴,东蒙旧隐,云卧华颠。

形式:

鉴赏

这首《八声甘州·匡庐山中作》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陈方恪所作,描绘了他在庐山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对屏风九叠倚晴空”,以屏风般的山峦层叠比喻庐山之峻峭,直插云霄,展现了山势的雄伟。接下来,“氤氲涨江天”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与江天相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诗人接着抒发怀古之情,“柴桑日瘦”暗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虎溪人去”则提及慧远法师,表达对先贤的追思。“烟月年年”则寓言时光流转,人事如烟,月色依旧,岁月无声。

“缥缈竹林清磬,回首白云边”描绘了山中竹林的幽静和禅寺的钟声,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觉。“冥吹松阴合,石濑溅溅”进一步渲染了山中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流水声增添了诗意。

下片转入对历史遗迹的感慨,“紫芝歌断,白鹿寻仙”借典故表达了对仙踪难觅、世事变迁的惆怅。“玄机老矣,何处问前缘”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最后,诗人期待在春雨中听到杜鹃啼鸣,野棠花开,暗示着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无人陪伴的孤独。

整首词以景寄情,融山水、历史和个人感慨于一体,展现出庐山的秀美与诗人内心的深沉。

收录诗词(163)

陈方恪(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其一)和王静安韵

却似无情应有恨。梦里相逢,欲引还相近。

不照菱花知瘦损。搴帷怕被人人问。

过尽铜街车隐辚。拂槛柔荑,恼煞春韶讯。

好雨良宵刚一寸。清眠不与愁人分。

形式:

蝶恋花(其二)和王静安韵

楼畔辛夷吹霁雪。楼上黄昏,已挂纤纤月。

徙倚旧情浑忆彻。纱窗六扇风簧咽。

一抹墙腰侵草色。墙外生憎,扰扰閒车辙。

欲住还抛无那说。百般滋味都缘别。

形式:

蝶恋花(其三)和王静安韵

竹屋蛎垣低夹道。翳紫珍丛,露颗迎初晓。

一曲遥峰青窈窕。野塘嫩綵鱼鳞小。

指点江村烟树渺。如许韶光,直恁鹃啼老。

陌上游骢嘶不到。落红几点黏新潦。

形式:

蝶恋花(其四)和王静安韵

池上碧桃开又落。一枕瞢腾,欲起浑无著。

满箧尘笺虚旧约。不成禁受难抛却。

屡数归期谁可博。还怕归程,步步荒葵藿。

才敛斜阳零雨作。流光也似人情薄。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