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英公大师归终南

衡岳烟萝紫阁云,名高湖外晚游秦。

清词古学儒生业,圆笠方袍释子身。

竹杖拄归山里寺,篆书留与世间人。

我疑簪组成为缚,空仰吾师去路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衡山紫藤萝缭绕着云雾中的楼阁,名声在外,傍晚时分我在湖边游历秦地。
清雅的诗词和古老的学问,这是读书人的本业,而他身披圆帽僧袍,如同一位僧人。
手持竹杖返回山中的寺庙,他的篆书写下,赠予世间的人们。
我怀疑那些官场的束缚,只觉得空荡荡地看着老师的背影消失在尘土中。

注释

衡岳:指衡山。
烟萝:藤萝,形容山间缭绕的雾气。
紫阁:紫色的楼阁,可能指寺庙或名胜。
湖外:湖边,这里指湘江边。
晚游秦:傍晚游览秦地(古代泛指湖南一带)。
清词:清雅的诗词。
古学:古代的学问。
儒生业:读书人的职业。
圆笠:僧人的圆形帽子。
方袍:僧人的方形僧袍。
竹杖:竹制的手杖。
山里寺:山中的寺庙。
篆书:古代的一种书法风格。
世间人:世人,普通人。
簪组:古代官员的服饰装饰,象征官职。
空仰:只能空望。
去路尘:离去的背影,尘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吕端所作,名为《送英公大师归终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不舍得别的情感。

首句“衡岳烟萝紫阁云”以著名的衡山(五岳之一)为背景,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名高湖外晚游秦"则表明诗中的英公大师在湖外晚游,其地位和声望如同古代贤人伯夷、叔齐一般。

接下来的“清词古学儒生业,圆笠方袍释子身”描绘了英公大师的学问和修为,是一位融合儒家与佛教的高僧。诗中透露出对其学识和德行的赞美。

“竹杖拄归山里寺,篆书留与世间人”则是送别之情,英公大师手持竹杖回到山中的寺庙,并将自己的一番心得以书信形式留给尘世中的人。

最后两句“我疑簪组成为缚,空仰吾师去路尘”,诗人表达了对英公大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似乎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仰望着老师离去的道路上的尘土,心中充满了不舍。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崇敬和不忍别离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尊重与融合。

收录诗词(3)

吕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李公

忆昔僦居明德坊,官资俱是校书郎。

青衫共直昭文馆,白首同登政事堂。

佐国庙谟君已展,避贤荣路我犹妨。

主恩至重何时报,老眼相看泪两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愚臣钩直难堪用,宜用濠梁结网人。

形式: 押[真]韵

翠蛟(其一)

远岫参横滃白云,一声雷震出天门。

恍然身在龙头上,笑引庄生五石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翠蛟(其二)

我读坡诗醉眼开,翠蛟骑取借风雷。

直教大地沾霖雨,变作清凉不快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