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他心明与此心同,妙用忘言理暗通。
气运阴阳成世界,水浮天地寄虚空。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禅室静无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名为《寄禅师》。诗中通过对自然界和宇宙运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赞美。
“他心明与此心同,妙用忘言理暗通。”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越语言文字的精神交流,强调了内心的相通与理解,这是禅学中常见的主题,即通过静坐冥想达到心灵的沟通和自我认知。
“气运阴阳成世界,水浮天地寄虚空。” 这两句则从宇宙万物的角度出发,描述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生命的生成。其中,“气”指的是宇宙间流动的基本能量,“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大对立统一的概念,代表着世界万象的变化和平衡。而“水浮天地寄虚空”,则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在广阔无垠的宇宙间漂浮生存的情景。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和动态的描写,表现了时间流逝与宇宙运行的强烈对比。劫灰指的是历史的变迁和物质的毁灭,而“日御奔驰茧栗红”则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穿梭于云层之间,带给世界光明与温暖。
“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禅室静无风。” 这两句诗转向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纷扰的对比。万物在风的作用下生长变化,而唯有禅师之所以能超脱世俗,是因为他们的心境如同一片安静的清净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自然和生命的描写,以及对内心宁静与外界动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学中“超然物外”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韩偓在探讨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深刻地领悟着自然万象背后的规律和生命的本质。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身情长在暗相随,生魄随君君岂知。
被头不煖空沾泪,钗股欲分犹半疑。
朗月清风难惬意,词人绝色多伤离。
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愿言未偶非高卧,多病无憀选胜游。
一夜雨声三月尽,万般人事五更头。
年踰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
应是西园花已落,满溪红片向东流。
晓景山河爽,闲居巷陌清。
已能消滞念,兼得散馀酲。
汲水人初起,回灯燕暂惊。
放怀殊未足,圆隙已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