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手植桧

擢秀真儒宅,垂阴数仞墙。

封培因圣力,茂悦得灵长。

根踞龙蛇蛰,枝延鸑鷟翔。

劳功施禹稷,蔓草薙韩庄。

偃蹇明堂干,萧森岱岳场。

围欺汉武柏,爱掩召公棠。

日月成尘劫,乾坤屡战场。

恩仁感樵牧,忠厚及牛羊。

不有神明护,宁逃剪伐伤。

岁寒千古色,宜并子孙昌。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赵鼎的《题手植桧》诗,以“手植桧”为题,描绘了桧树从幼苗到茁壮成长的过程,以及它所象征的坚韧不拔和永恒生命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桧树与人、与自然、与历史的深刻联系。

首句“擢秀真儒宅,垂阴数仞墙”,以“擢秀”形容桧树的出众与高洁,将其比作“真儒宅”,即真正的学者或君子的居所,同时“垂阴数仞墙”则描绘了桧树在生长过程中,其荫蔽之广,如同墙壁一般,形象地展示了桧树的茂盛与覆盖范围之大。

接着,“封培因圣力,茂悦得灵长”,进一步阐述了桧树的成长离不开“圣力”的庇佑,这里的“圣力”既可理解为自然界的滋养,也可理解为某种超然力量的支持,强调了桧树成长过程中的内外因素。同时,“茂悦得灵长”则表达了桧树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自身繁茂,也带来了愉悦与生机,体现了桧树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

“根踞龙蛇蛰,枝延鸑鷟翔”两句,通过“龙蛇蛰”与“鸑鷟翔”这两个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桧树根系的深邃与枝叶的高远,展现了桧树生命力的旺盛与广阔。

“劳功施禹稷,蔓草薙韩庄”则将桧树与古代治水英雄大禹、以及历史上的韩信相联系,通过“劳功”与“蔓草薙”(除草)的对比,表达了桧树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有对自然的贡献,也有对杂乱无章的清除,象征着正直与进步的力量。

“偃蹇明堂干,萧森岱岳场”两句,通过“明堂干”与“岱岳场”(泰山的场地)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桧树在历史与自然中的崇高地位,同时也暗示了桧树作为“明堂干”的支撑,象征着稳定与权威。

“围欺汉武柏,爱掩召公棠”则通过与汉武帝的柏树和召公的棠树的比较,突出了桧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表明了桧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高于其他树木。

“日月成尘劫,乾坤屡战场”两句,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世界的变迁,强调了桧树在漫长岁月中的存在,以及它见证的历史沧桑。

“恩仁感樵牧,忠厚及牛羊”则表达了桧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无论是对樵夫牧童的恩惠,还是对牛羊的保护,都体现了桧树的仁慈与忠诚。

最后,“不有神明护,宁逃剪伐伤”一句,强调了桧树在自然与人为力量面前的坚韧与顽强,即使面对破坏与伤害,也能保持其生命的力量。

“岁寒千古色,宜并子孙昌”则是对桧树长久生命力的赞颂,预示着桧树不仅在当前世代繁荣,更将在未来世代中延续其辉煌,成为后人学习与敬仰的对象。

整首诗通过对桧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忠诚仁慈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

赵鼎(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傅与砺广州教授

京国今多士,君诗独有名。

才能诸老荐,辞命远人惊。

陆贾惭分橐,终军谢请缨。

一官何足浼,三釜亦堪荣。

台阁专相待,山川暂远行。

且令南海上,文物变风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盘山栖云观

盘山路不深,道院正当心。

一谷水流细,满山松布阴。

庵前閒散发,亭下静披襟。

羽客朝舂药,幽人夜抚琴。

云生添瑞景,风动转清音。

此地全真乐,予知胜万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刘承旨父大司徒邢国公庆九十应制

圣主尊贤遂及亲,邢公盛事更无伦。

身跻九帙瞳方碧,貌过耆年鬓未银。

鸠杖乍颁宁畏噎,龙章荐拜欲忘身。

上公建土山河富,光禄分壶雨露频。

析木天清云五色,梁园花发月重轮。

三宫宠锡惊殊数,四座称觞半老臣。

瑞锦斓斑迎化日,兼金条脱照芳春。

素烟冉冉晴熏上,白雪泠泠艳曲新。

先世勋庸归琬琰,名家父子映冠绅。

三槐巳验移居日,五柳翻如寄傲人。

涧底桃花曾阅世,枕中鸿宝自颐神。

词臣欲继庄生作,才薄何堪论大椿。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题金鸡堡思乡庙壁上

金鸡堡峻压崇墉,襟带关山几万重。

芮伯故城连境内,羌戎旧邑入疆封。

山头百折颠軨坂,水面三门砥柱峰。

骥负盐车逢伯乐,贤佣版筑遇殷宗。

但闻虞虢亡唇事,不见巢由洗耳踪。

柱鼓石尖寒日淡,炼丹炉口晚烟浓。

年华苒苒如飞去,人世悠悠似转蓬。

天地无穷生物意,山川不改旧时容。

清沿涧谷涓涓溜,翠拂祠堂郁郁松。

且喜巡行公务简,赋诗聊复慰疏慵。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