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隐静山

心存名山久,积岁未及游。

将过值风雨,路不通马牛。

丁壮四五人,篮舆时更休。

转谷逢烟火,下隰多田畴。

偃穟黄压亩,刈麻东盈丘。

始觉山门深,长松如腾虬。

直上百馀尺,苍髯叶脩脩。

五峰迎人来,冷逼台殿秋。

石泉出云中,引入舍下流。

缘源至岩口,岩底鱼可钩。

天昏碧溪去,果熟青猿偷。

草树不尽识,自起诗人羞。

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

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

灵根采九节,试共野僧求。

逡巡能致之,衰疾无甚忧。

昔闻有释子,渡江用杯浮。

栖心向兹地,埋骨在林陬。

驳阴漏斜光,徒欲穷巅幽。

夜还南陵郭,几落猛虎喉。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游隐静山》,描绘了作者对隐居山林的向往和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景的深邃与宁静,如“始觉山门深,长松如腾虬”,展现了山中古木参天的壮观景象。诗人行走在山谷间,欣赏到丰收的农田,“偃穟黄压亩,刈麻东盈丘”,感受到大自然的富饶。

沿途遇见烟火人家,石泉潺潺,溪流清澈,岩底有鱼可钓,环境清幽。诗人感叹自己不识尽山中草木,却激发了诗兴,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描绘了季节的转换,也为寻求灵性之物增添了诗意。

诗人提到曾闻有僧人以杯浮江渡过,自己也有栖心于此地的念头,希望能借此远离尘世的纷扰,哪怕晚年疾病缠身,也无大碍。然而,夜晚归途险恶,几度面临猛虎的威胁,显示出山居生活的另一面。

整首诗通过游历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登舟

向起风沙地,暂假乌榜还。

浩然起远思,欲与鱼鸟閒。

景目洗已清,咏句称且悭。

时看秋空云,雨意浓淡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登泰山日观峰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镕。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

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

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

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

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登乾明院碧藓亭

馀喘不苟尽,顺俗来饭僧。

东岭有上方,脩竹蔽觚棱。

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

系累向尘世,更住殊未能。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禽言四首(其一)子规

不如归去,春山云暮。万木兮参云,蜀天兮何处。

人言有翼可归飞,安用空啼向高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