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其二)溪亭

未识主人面,先为溪上吟。

澄潭依近岸,绝壁耸遥林。

领略襟期远,登临岁律深。

想当轩冕外,三叹有馀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未曾见过主人的模样,先在溪边吟咏起诗篇。
清澈的潭水靠近岸边,遥远的峭壁耸立在树林间。
欣赏这里的景色胸怀宽广,登高望远时节已深沉。
想象在官场之外,此景令人感叹,余音袅袅不绝。

注释

溪上:指溪边。
澄潭:清澈的湖水或潭。
绝壁:陡峭的悬崖。
轩冕:古代官员的车乘和礼帽,象征官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谷风景,诗人先是站在溪边吟咏,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澄潭依近岸,绝壁耸遥林"两句生动地勾勒出溪流与山峦交错的画面,其中“澄潭”指清澈见底的水潭,“绝壁”则形容陡峭险峻的岩壁。诗人随后登上亭阁,俯瞰远处,感慨岁月流转之深长。

"领略襟期远,登临岁律深"中的“领略”意指巡视、体察,“襟期”则是指胸前或心头,这里比喻着对未来和过去的思考。"绝壁耸遥林"之后,诗人的目光延伸至更远的地方,感受到岁月的厚重与深邃。

最后两句“想当轩冕外,三叹有馀音”表达了诗人对于主人不在现场的遗憾之情。这里的“轩冕”指的是高官或尊贵者的车盖,这里借指主人所居之地。"三叹"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深情厚谊的情感方式,即连续发出三声叹息,以示不舍和怀念。"有馀音"则意味着这些叹息中蕴含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抒发了诗人对主人不在现场的惆怅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沉思。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其一)嫣然亭

闻说亭花好,居然似蜀乡。

色深姿不俗,香淡意能长。

高烛留深夜,轻阴护晚芳。

何心较桃李,只拟答春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题建安公梅山堂

梅公山色近庭除,胜日供公几杖馀。

千古谩传栖迹地,当年谁忆爱君书。

丹心炯炯元无间,白发星星不用锄。

待得斯民俱奠枕,归来端亦爱吾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彪德美来会于泉有诗因次韵

君卧衡山北,我行湘水滨。

相逢还莫逆,清绝两无尘。

胜集追前日,轻阴近小春。

濯缨聊复尔,举首谢簪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鹿鸣宴

从昔山川夸八桂,只今文物盛南州。

秋风万里携书剑,春日端门拜冕旒。

圣世取才先实用,儒生报国岂身谋。

且看廷策三千字,为写平时畎亩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