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求对友人张仲宗的回应之作,以“张仲宗有诗怀归因次其韵勉之”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回归的期盼。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
首句“相逢无日不怀归”,直抒胸臆,点明了诗人与友人虽常相聚,但心中却时刻挂念着归乡之事。接着“又是春山听子规”,运用了“子规啼”的典故,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对故乡的思念,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休叹豺狼迷道路,似闻貔虎仆旌旗”两句,诗人以“豺狼”喻指社会上的邪恶势力,以“貔虎”象征正义的力量,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安全的关切。
“那从薄俗求青眼,还向高堂念白眉”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既是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也是对家中长辈的思念,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南望孤云应目断,殊方岁月易推移”两句,通过描绘南望云海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感慨时光易逝,岁月匆匆,希望友人早日归来。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