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郑用锡的诗《余主明志讲席,入都后,代者为藻亭弟,今春假还,仍主之,志感》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感慨。首句“载酒仍看问字奇”描绘了诗人带着酒意,热情地指导学生求知的场景,显示出他对学问的热爱和对学生们的关心。次句“再来渐觉鬓成丝”则通过自身的衰老,感叹时光荏苒,岁月不饶人。
“追陪杖履趋榆社”写出了诗人年迈但仍坚持亲自授课,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惭愧丹铅托绛帷”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常在讲台的遗憾,以及对继任者的信任与期待。诗人自谦“少不如人何况老”,承认自己年轻时的不足,如今更加明白才学的不易,不敢轻易称师。
最后两句“青毡本是吾家物,十载门墙共护持”以“青毡”象征师道传承,强调了教育的延续性和家族的责任感,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和对后辈的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作为教育者的责任感和对知识传播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