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交城石壁寺二首(其二)

山僧何事下山迎,步彻山腰到寺庭。

清梵一声沈夕籁,碧岚千幅展春屏。

自惭缰锁非真赏,乍见林泉似独醒。

回首暮钟留恨处,断烟层霭倍青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交城石壁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尘世束缚的反思。

首句“山僧何事下山迎”,以山僧主动迎接诗人的场景开始,营造出一种亲切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步彻山腰到寺庭”描述了诗人沿着山路行至寺庙的情景,表现出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乐趣。

“清梵一声沈夕籁,碧岚千幅展春屏”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寺庙中清雅的梵音与傍晚宁静的自然声响相融合,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同时,将碧绿的山岚比作展开的春日画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山间的景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自惭缰锁非真赏,乍见林泉似独醒”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束缚的自我反省,以及在自然美景面前获得心灵解脱的感受。这里的“缰锁”比喻世俗的束缚,而“林泉”则象征着自由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最后,“回首暮钟留恨处,断烟层霭倍青青”两句,诗人回望寺庙,暮钟声声,似乎留下了遗憾与不舍。然而,远处的烟雾与山岚却更加翠绿,暗示着即使离开,心中对自然之美的怀念与向往依然浓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09)

吕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信相院林亭

深静禅门秋复春,不知门外是红尘。

满庭修竹有君子,终日好风如故人。

曲径最宜巢翠羽,澄潭犹足养纤鳞。

年年寓泊知閒味,每谢林泉作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按视麋枣堰次韵

郊原气象欲迎春,祠下乔林秀色匀。

数里旧防能禦患,二江流水不迷津。

舆言此日蒙深利,惠政当时念远人。

公意勤勤议增筑,又逢贤杰继芳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麋枣道中

藩政雍容虑在民,暂行千骑按江津。

寒侵客袂逢轻雨,翠拂林梢觉浅春。

极望风光迷绿野,纵吟怀抱脱红尘。

愿公改作刘公堰,留得嘉名谕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游人何事种芳菲,试把庭松较盛衰。

得地不将天质改,有心惟与岁寒期。

一轩野色栽培后,十月霜华秀茂时。

造化果能周及物,亦须千丈引乔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