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春夜

细雨廉纤自掩门。生怕黄昏。又到黄昏。

鸳鸯枕上拭啼痕。多少青春。断送残春。

红烛和愁一样新。剪得三分。减得三分。

落花如梦不逢人。未是消魂。已觉消魂。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鉴赏

这首清代徐釚的《一剪梅·春夜》描绘了一幅春夜独处的闺中女子心境画面。"细雨廉纤自掩门",细腻地写出了女子在春雨缠绵时轻轻掩门的动作,透露出她的孤独与防备。"生怕黄昏。又到黄昏",反复强调时间的推移,暗示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黄昏到来的恐惧,可能寓意着青春易逝和孤独的加深。

"鸳鸯枕上拭啼痕",通过鸳鸯枕这一意象,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寂和对伴侣的思念,泪水打湿了枕头,显示出她的哀愁。接下来的"多少青春。断送残春",直接表达了对青春消逝和春天将尽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红烛和愁一样新",以红烛比喻愁绪,形象地展现了女子面对孤灯时的内心世界,愁绪如同新燃的蜡烛,明亮而刺眼。"剪得三分。减得三分",通过剪烛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愁苦,试图借以排解,但愁绪却反而更浓。

最后两句"落花如梦不逢人。未是消魂。已觉消魂",以落花象征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女子感叹无人能共享这梦境般的春光,这不仅让她感到失落,也使她提前体验到了那种深深的哀愁,仿佛已经消魂。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女子的日常生活细节,传达出春夜独处的女子对青春消逝、爱情无望的深深哀愁,情感深沉而动人。

收录诗词(178)

徐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鞠庄、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因忤权贵,二十五年归里后,东入浙闽,历江右,三至南粤,一至中州。游历所至与名流雅士相题咏。康熙皇帝南巡,两次赐御书,诏原官起用,不肯就。卒年七十三

  • 字:电发
  • 号:虹亭
  • 籍贯:吴江(今属江苏苏州)
  • 生卒年:qiú )(1636~1708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画眉鸟

春锁阑干小睡足。粉粉朱朱,巧映斑斑竹。

不许鹦哥为眷属。雕笼自踏连枝木。

斜带远山新似沐。老去秋娘,输与双蛾蹙。

宛转啼声防断续。黄鸲偷却眉心绿。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雨中花.当垆

宝马香车碾絮。沽酒踏青何处。

天竺山前,六桥堤内,萧九娘家去。

红槽滴沥真珠注。傍汲将人偷觑。

看鸦鬓依然,风情不改,且向垆头住。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惜分钗.别恨

心情别。柔肠结。几回立尽梅梢月。惜东流。付东流。

郎做杨花,侬逐萍浮。悠。悠。眉儿皱。人儿瘦。

魂消最是黄昏候。泪难收。倚银钩。

拚着东风,断送离愁。休。休。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满江红.题柳村渔乐图

烟柳濛濛,斜抱着、清溪一曲。

向此处、编篱晒网,牵船结屋。

莺暖鮰鱼堆似上,水深莼菜寒于玉。

枕晴川、泼眼入窗来,山光绿。雨初霁,分陶菊。

炊渐冷,燃湘竹。听拍歌铜斗,何愁荣辱。

鸦舅笼烟昏树绕,恶姑叫雨春田足。

更月明、小艇剪汀莎,渔蛮熟。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