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女几知君忆,春云相逐归。

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老竹移时少,新花旧处飞。

可怜真傲吏,尘事到山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女子似知你思念情长,春日云彩相随你归乡。
草屋前打开药包,青苔墙上取下荷叶衣裳。
移栽的老竹罕有成长,旧地的新花四处飘扬。
可叹这真正洒脱的官员,世俗尘事到此山中稀少。

注释

女几:指女子,这里可能特指某位女性或诗人想象中的女性形象。
君:指您,尊敬的对方,此处可能指朋友或诗人自己。
春云:春天的云彩,象征着轻盈和归乡的温柔心情。
草堂:简陋的居所,常指隐士或文人的居所。
药裹:包裹药物的布袋,也可能指代疗养、隐居生活。
苔壁:长满青苔的墙壁,显示环境清幽且少有人迹。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象征高洁与隐逸。
老竹:成熟的竹子,比喻年长或历经岁月的事物。
移时少:移栽后成活不多,暗示变化中保持本色的不易。
新花:新开的花朵,代表新生或变化。
旧处飞:在旧地方飞舞,可能意味着怀念过去或变化中的不变。
可怜:可叹,值得同情或赞赏。
真傲吏:真正的不拘小节、超脱尘俗的官员或隐士。
尘事:世俗之事,日常琐碎或官场纷扰。
到山稀:到达山中就变得稀少了,意味着远离尘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返回他在女几的旧居之情景。通过自然景象和生动的细节,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怀念以及对尘世功名的超脱。

"女几知君忆,春云相逐归。" 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明女几山区的人们都知道梁判官对这片土地的思念。而“春云相逐归”则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云彩随着梁判官一同返回,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象征着梁判官与大自然的情感纽带。

"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旧庐的情境,“草堂”表明是一处简朴的居所,而“开药裹”则暗示这是一种生活自给自足的状态;“苔壁取荷衣”则进一步强调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通过“苔”这一生长于石壁上的植物,以及用莲荷做成的衣服,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老竹移时少,新花旧处飞。"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时光流转与生命更新的哲思。老竹的移动和新花在旧地方绽放,都是时间变迁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朋友离去后的孤独感受。

最后两句“可怜真傲吏,尘事到山稀。” 表达了诗人对于梁判官那种超脱世俗、不为尘务所累的品格的赞美。这里的“可怜”并非贬义,而是对朋友这种高洁情操的同情与佩服。dust of worldly affairs"到山稀"则强调了远离尘嚣的愿望,表明即使是在深山之中,那些世俗的纷扰也逐渐变得稀少和不重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朋友品格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

久客厌江月,罢官思早归。

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

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楚丘曲少府赴官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桃花色似马,榆荚小于钱。

单父闻相近,家书早为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去马疾如飞,看君战胜归。

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

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

向南风候暖,腊月见春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蜀郡李掾

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

功曹善为政,明主还应闻。

夜宿剑门月,朝行巴水云。

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