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女几知君忆,春云相逐归。
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老竹移时少,新花旧处飞。
可怜真傲吏,尘事到山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返回他在女几的旧居之情景。通过自然景象和生动的细节,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怀念以及对尘世功名的超脱。
"女几知君忆,春云相逐归。" 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明女几山区的人们都知道梁判官对这片土地的思念。而“春云相逐归”则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云彩随着梁判官一同返回,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象征着梁判官与大自然的情感纽带。
"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旧庐的情境,“草堂”表明是一处简朴的居所,而“开药裹”则暗示这是一种生活自给自足的状态;“苔壁取荷衣”则进一步强调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通过“苔”这一生长于石壁上的植物,以及用莲荷做成的衣服,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老竹移时少,新花旧处飞。"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时光流转与生命更新的哲思。老竹的移动和新花在旧地方绽放,都是时间变迁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朋友离去后的孤独感受。
最后两句“可怜真傲吏,尘事到山稀。” 表达了诗人对于梁判官那种超脱世俗、不为尘务所累的品格的赞美。这里的“可怜”并非贬义,而是对朋友这种高洁情操的同情与佩服。dust of worldly affairs"到山稀"则强调了远离尘嚣的愿望,表明即使是在深山之中,那些世俗的纷扰也逐渐变得稀少和不重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朋友品格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久客厌江月,罢官思早归。
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
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桃花色似马,榆荚小于钱。
单父闻相近,家书早为传。
去马疾如飞,看君战胜归。
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
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
向南风候暖,腊月见春辉。
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
功曹善为政,明主还应闻。
夜宿剑门月,朝行巴水云。
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