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三)

我与均之少年时,京国秋风武昌夜。

藏书惯自签甲乙,鉴古能分床上下。

真好常嗤龙牖窥,知味不同猿羹泻。

自我不见五春秋,插架图书几高亚。

今闻秘获苏诗迹,亟欲传观不敢借。

兰亭快睹自有缘,相思祗恐朱颜谢。

君归几度月华圆,湖水当门山绕舍。

会须访尔来莘庄,黎有莳兮园有蔗。

若问李生近何如,未生白发心先怕。

唯馀豪气不肯降,入山痛哭行酒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振钧对友人汪奂之赠予苏轼诗迹的感怀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古代文学大师苏轼作品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友人友情的珍视。

首句“我与均之少年时”,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始于青年时期。接着,“京国秋风武昌夜”描绘了两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既有京城的繁华,也有武昌夜晚的宁静,体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藏书惯自签甲乙,鉴古能分床上下”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与鉴赏能力,通过整理书籍、区分古籍,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深入理解。

“真好常嗤龙牖窥,知味不同猿羹泻”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美好事物的追求,不为表面的浮华所动,而能深入体会其中的真谛。

“自我不见五春秋,插架图书几高亚”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对藏书的高度评价,显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

“今闻秘获苏诗迹,亟欲传观不敢借”表达了诗人得知友人拥有苏轼诗迹后的激动心情,既想立即观赏,又因珍惜而不敢轻易借出,体现了对艺术珍品的敬畏之心。

“兰亭快睹自有缘,相思祗恐朱颜谢”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担忧,希望有机会亲自见到苏轼的书法作品,同时也担心岁月流逝,美好的时光不再。

“君归几度月华圆,湖水当门山绕舍”描绘了友人归来时的景象,月圆之夜,湖光山色,充满了诗意与和谐。

“会须访尔来莘庄,黎有莳兮园有蔗”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欣赏自然之美,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景。

“若问李生近何如,未生白发心先怕”则是对自身年华老去的忧虑,担心自己未及年老便已失去活力与激情。

“唯馀豪气不肯降,入山痛哭行酒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感时光易逝,但内心仍保持豪情壮志,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不愿低头,而是选择勇敢面对,甚至以痛哭和饮酒的方式宣泄情感,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学大师苏轼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充满了深情与哲理,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80)

李振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其四)

三年不见奂之诗,孤馆相思风露夜。

莽然示我知苏篇,汉家飞将从天下。

更惠江贼玉尺抛,恨无蜜酒银瓶泻。

叉尖险韵古难和,君乃欲引为己亚。

年华同是惜花时,才分难邀全树借。

学书不识右军王,酬句敢寄宣城谢。

君今便是东坡弟,我唯怅望髯卿舍。

文阵雄师旗鼓当,曾闻用兵如断蔗。

共须努力步邯郸,放出一头慎毋怕。

文人岂必尽天才,毋论嬉笑与怒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九松水榭感旧(其一)

笑我棋输一著迟,随风且莫怨杨枝。

板桥桥外纤纤月,未必眉痕似旧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九松水榭感旧(其二)

十年惯作秋风客,万事真如春梦婆。

终古误人一条水,英雄竟少女儿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醉后戏赠(其一)

临邛昔日度琴心,十六年来断信音。

老去诗人情未减,么弦低拂海棠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