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二首(其一)

溪声来从一气外,楼阁插在苍霞中。

艳歌横飞送落日,哀筝自响吹霜风。

低昂黛色四山黯,凌乱缬纹疏树红。

凭阑挥手问世俗,何人得到蟾蜍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情感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晚宴场景下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句“溪声来从一气外”,以溪水的声音作为引子,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仿佛是从天地间最原始的状态中流淌而出,为整个场景奠定了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基调。

“楼阁插在苍霞中”一句,将楼阁与天空中的云霞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建筑的雄伟与高耸,也赋予了其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楼阁是与天相接的,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

接下来,“艳歌横飞送落日,哀筝自响吹霜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音乐的美与自然景象的变换相结合,艳歌与落日的温馨画面,与哀筝与霜风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宴会的欢乐氛围,又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低昂黛色四山黯,凌乱缬纹疏树红”描绘了山色与树木的动态之美,黛色的山峰在夜幕的笼罩下显得更加深沉,而疏树的红色则在秋风中显得格外醒目,两者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最后,“凭阑挥手问世俗,何人得到蟾蜍宫”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站在栏杆旁,诗人似乎在与世俗世界对话,提出了一个关于如何达到理想境界的问题,暗示了对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活情感的细腻捕捉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二首(其二)

落晚天边燕席开,溪山相照绝纤埃。

绿杨有意檐前舞,凉月多情海上来。

香穗萦斜凝画栋,酒鳞环合起金罍。

自疑身是乘槎客,泛彻银河却欲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

岁律峥嵘腊候深,一天风雪卷愁阴。

故人默默怀交意,逐客栖栖上国心。

千里相望空盼盻,当年下吏阻追寻。

咄嗟谤口闻高谊,披豁羁怀见雅吟。

学道元将禦穷困,浮生何必计升沈。

世间机阱知难避,往者图书可自箴。

犹得云山开醉眼,可无俗物挠冲襟。

鵩来閒暇何须怪,鬼见揶揄岂易禁。

楚客留情著香草,启期传意入鸣琴。

夫君自上丹霄去,莫忘云泉寄好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答仲仪见寄

前岁京都吏议諠,劲弓摧翮两连翩。

男儿穷困终归道,世路倾危自有天。

云壑已通尘外意,茅斋仍得日高眠。

寄声吾舅无相念,今作江湖九馆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雨中闻莺

娇騃人家小女儿,半啼半语隔花枝。

黄昏雨密东风急,向此漂零欲泥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