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秋日

行药归来即杜门,啸台秋色背人群。

幽虫傍草晚相映,远水著烟寒未分。

高亢可能称独行,穷空犹拟赖斯文。

过从好事今谁是,自笑何如杨子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采药归来后就闭门不出,啸台的秋色背对着人群。
夜晚,昆虫在草丛中悄然相伴,远处的水面烟雾缭绕,寒意未消。
即使高傲,我也能独自漫步,虽然贫穷,仍想依赖书籍的陪伴。
如今还有谁能像我一样热衷于交友,自嘲一下,我比不上杨子云的清高孤傲。

注释

归来:回家。
杜门:闭门不出。
啸台:古代的亭台,常用于吟啸。
秋色:秋天的景色。
幽虫:夜晚的小虫。
傍草:靠近草丛。
远水:远处的水面。
寒未分:寒气未消散。
高亢:高傲。
独行:独自行动。
穷空:贫穷孤独。
赖斯文:依赖书籍。
过从:交往。
好事:美好的交往。
谁是:是谁。
杨子云:西汉时期的隐士,以清高孤傲著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逋在秋季隐居生活的情景。首句"行药归来即杜门",写他采药归家后便深居简出,关门谢客,体现了他的隐逸之志。"啸台秋色背人群",通过"啸台"和"背人群",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秋色的孤寂与淡泊。

"幽虫傍草晚相映,远水著烟寒未分",两句通过描绘夜晚虫鸣与远处水烟交融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的深深感悟。

"高亢可能称独行,穷空犹拟赖斯文",诗人自问是否因个性独特而适合这种孤独的生活,即使身处困境,也希望通过文学来寻求精神寄托,体现出他对知识和文化的坚守。

最后两句"过从好事今谁是,自笑何如杨子云",诗人感慨如今能理解并欣赏自己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已经不多,自嘲地将自己比作西汉时期的杨雄,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对自己选择的自得其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隐居秋日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独立高洁的人格魅力,以及对知识文化价值的坚守。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雪三首(其三)

皓然窗户晓来新,画轴碑厅绝点尘。

洛下高眠应有道,山阴清兴更无人。

寒连水石鸣渔墅,猛共松篁压寺邻。

酒渴已醒时味薄,独援诗笔得天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雪三首(其二)

湿飘乾堕著溪林,阵猛花尖聚砌阴。

晓沫平随茶箸薄,冻痕全共药锄深。

慵多只好披诗看,狂甚无如叩几吟。

更想天山两三骑,臂鹰拳蹬簇骎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雪三首(其一)

瓦沟如粉叠楼腰,高会谁能解酒貂。

清夹晓林初落索,冷和春雨转飘萧。

堪怜雀避来闲地,最爱僧冲过短桥。

独有闭关孤隐者,一轩贫病在颜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黄家庄

黄家庄畔一维舟,总是沿流好宿头。

野兴几多寻竹径,风情些小上茶楼。

遥村雨暗鸣寒犊,浅溆沙平下晚鸥。

更有锦帆荒荡事,茫茫随分起诗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