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

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凭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

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

到时想得君拈得,枕上开看眼暂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写了一封书信,红色的墨迹已经褪去,又装封了一包碧绿色的草药。
请托人带到江陵去,路途遥远,大约需要一个月的行程。
这可能不一定能治愈江边的瘴气之病,但希望能从远方给你带来些许安慰。
当你收到时,想象你躺在床上打开来看,那一刻,你的双眼或许会因惊喜而明亮起来。

注释

已题:已经书写。
一帖:一封书信。
红消散:红色的墨迹褪去。
碧云英:一种草药,此处指代治疗疾病的药物。
凭人:委托人。
江陵:地名,古代城市,今湖北荆州。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一月程:一个月的行程。
未必:可能不,不一定。
江上瘴:江边的湿热疫气。
遥慰:从远方给予安慰。
病中情:生病时的情感,指病人的忧虑和不安。
拈得:拿起,拿到。
枕上:躺在床上。
眼暂明:眼睛暂时明亮,形容看到书信或药物时的喜悦与希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病中的关心和慰问之情。诗中“已题一帖红消散, 又封一合碧云英”两句,描绘了诗人为病中的朋友所准备的药物,一种是红色的消渴散,一种是碧云英膏,分别寄托着治疗身体和精神的关怀。

“凭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这两句,则写出了药物的传递过程,以及从诗人所在地到达朋友所在的江陵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不仅展示了空间上的距离,也隐含着时间上的等待和期待。

“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这里表达了一种谦逊与关切之情,即使药物可能无法完全治疗朋友的疾病,但寄送这些药物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最后,“到时想得君拈得,枕上开看眼暂明”则是诗人对朋友在收到药物后的场景进行了一种美好设想:朋友在病中得到这份关心,哪怕只是短暂的清醒,也让诗人感到欣慰。这里通过“拈得”和“枕上开看”的细节描写,更强化了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药物、空间距离和时间流逝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朋友疾病的关心,以及通过物品传递情感的温馨。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闻雷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馀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除日荅梦得同发楚州

共作千里伴,俱为一郡回。

岁阴中路尽,乡思先春来。

山雪晚犹在,淮冰晴欲开。

归欤吟可作,休恋主人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

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

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

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