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宿昭应》,是明代诗人陈䞇所作。诗中描绘了昭应庙宇的荒凉景象,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太乙空存汉武坛”,以“太乙”象征古代帝王的祭祀场所,这里指汉武帝的祭坛,点明了昭应庙的历史背景。然而,“空存”二字暗示了这些辉煌的遗迹如今已成空壳,表达了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无奈感。
第二句“如今无复有祠官”,进一步强调了庙宇的荒废,祠官本是负责祭祀活动的官员,如今却无人再行此职,更显出庙宇的衰败与冷清。
接下来,“龙旂凤辇知何处”,龙旂和凤辇都是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此处借以表达昔日昭应庙的繁华与尊贵。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标志已不知去向,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最后一句“松柏萧萧夜月寒”,以自然景物的描写收尾,松柏的萧瑟与夜月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强化了诗人对庙宇衰败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比今昔,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情感的深沉,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思考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