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张鈇的《百字令·题赵仲穆越山图》描绘了浙江东岸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沉淀,以及对过往风流人物的追忆。开篇以勾践的典故起兴,暗示了越地的厚重历史,"尝胆卧薪"象征着坚韧与毅力,而"荒台凝碧"则寓言了岁月的沧桑。接下来,词人通过描绘"万壑争流,千岩竞秀"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眼前江山的赞美,同时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宛宛无今昔"。
词中提及的"兔葵燕麦"是荒凉景象的象征,暗指昔日繁华已逝,"中间多少遗迹"引发人们对过去的沉思。接着,词人将视线转向历史上的东晋时期,以王羲之的兰亭集会为例,感叹人事如梦,"空自留残墨"表达了对往昔文人雅士的怀念。
面对这些往事,词人并未沉溺于伤感,而是提出"何用登临伤往事",转而寻求当下生活的乐趣。他想象在贺家湖上乘舟游赏,寻找春天的色彩,"载酒寻春色"体现了词人的豁达与乐观。最后,词人以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作结,"季真归后,四明还有狂客",表明即使在这样的山水之间,仍有人保持着不羁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越山图为引,融历史感慨与个人情感于一体,展现了词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