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篆

书之有古篆,文之有六经。

秦汉而下浸以徙,隶学基路生重扃。

其閒述者亦世出,牛蹄之水才一泓。

先生之志在复古,胸中直气何森森。

独乘骐骥追大朴,执缚浮锐攘欃枪。

手中一笔千万变,天风号令驱雷霆。

蛇蟠蠖屈体既具,鹗立虎视势乃成。

刚柔伸屈有常势,天地之道阳与阴。

杰然出者其势耸,岳仞五千磨太清。

盘然屈者非一屈,黄河九折来沧溟。

庞然一画势自若,老将坚卧中军营。

至于一点亦有象,地丘人目天之星。

先生大体贵淳古,轻轻重重齐权衡。

周家太师负黼扆,高冠大旆朝王庭。

唐虞二帝正揖让,皋夔稷契环两楹。

圣人作乐有大本,剔抉淫卫完古音。

大匠作室以规矩,悉去臲?除斜撑。

专车骨节世不朽,今乃一纵而一横。

巨灵以手遏大难,印入山骨磨不平。

雄恢严毅不可犯,手中常握十万兵。

信乎创字自有说,宜必象形而象声。

天地之大有万象,万象不能遁其情。

呜呼篆法乃如此,大哉刚健纯粹精。

走兽之类为麒麟,飞鸟之类为鹪鹏。

蹊径之类为大路,垣墙之类为坚城。

以德论之为圣人,以法论之为朝廷。

傍睨众字乃可笑,太山之重鸿毛轻。

亡国之主好逸豫,儿女子辈多骄淫。

圣人之后惟孟子,古篆之后唯阳冰。

金浑玉璞天下宝,嗟乎世俗多聋盲。

欲行古道世辄笑,欲言古学世辄惊。

志之所之在一赋,斗筲之器徒易盈。

雕虫篆刻满天下,不矜实行矜虚名。

六经尘土塞高阁,圣人之道成坎坑。

况乎古篆固可弃,胡为独好于先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名为《李阳冰篆》,是对篆书大家李阳冰书法艺术的高度赞美和深刻解读。诗中不仅赞扬了李阳冰对复古精神的追求,也对其书法作品的雄浑、刚健、严谨以及蕴含的深邃哲理进行了细致描绘。

诗开篇即以“书之有古篆,文之有六经”点明主题,引出对篆书艺术的重视。接着,通过“秦汉而下”至“执缚浮锐攘欃枪”,描述了从古至今书法艺术的发展变化,以及李阳冰在其中的独特地位。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如“手中一笔千万变,天风号令驱雷霆”,形象地展现了李阳冰书法的灵动与力量。

进一步,诗人通过“蛇蟠蠖屈体既具,鹗立虎视势乃成”等句,描绘了李阳冰书法中刚柔相济、阴阳调和的美学特征。同时,诗中还提到了李阳冰书法中的“一点”、“一画”等细节,强调了其对书法基本元素的精准把握。

最后,诗人以“大匠作室以规矩,悉去臲?除斜撑”等语,表达了对李阳冰书法中规矩与自由并存的赞赏。通过对比“走兽”、“飞鸟”、“大路”、“坚城”等意象,以及“圣人”、“朝廷”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揭示了李阳冰书法中蕴含的文化深度和社会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李阳冰篆书艺术的细腻描绘和深入剖析,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吊屈平

洞庭湖口君须过,为我回头吊屈平。

楚国谁曾怜直道,湘江依旧寄冤声。

反骚义命贤扬子,作赋讥伤陋贾生。

若是独醒无不可,荷蓑犹可钓而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重阳日访马存秀才席上寄崔公太守

区区拖损一紬袍,行到郊居力已劳。

有命自知谁畏祸,无灾可避谩登高。

黄金菊满花情薄,白玉樽深酒兴豪。

尽日使君人不至,渊明吟醉也陶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哭彦规(其一)

已矣哀哉死有终,青衫就木未为穷。

义如有枉荣斯辱,事苟无邪蹇胜通。

力致全丧关右帅,泣寻孤榇郭西翁。

精神入梦非生及,使我低颜愧古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哭彦规(其二)

初余视子发垂肩,及至成童便耸然。

忧患缠来成白颔,声名随去入黄泉。

孤甥见恤情非浅,暴骨收藏义可传。

多少文章零落尽,朝廷何处访遗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