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罗首

山势迢迢万马奔,就宽平处著祇园。

门无俗驾真堪隐,院有禅僧便不村。

百顷霜黄收■稏,一泓寒绿养兰荪。

我来访道连宵宿,共拨炉灰仔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山势连绵如万马奔腾,选择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建造祇园。
寺庙大门没有世俗车辆,确实适合隐居修行,院内有禅僧,却不显得村庄般粗陋。
广袤的田地里稻谷金黄成熟,一池碧水滋养着幽兰。
我特来此访求佛法,连续几夜住宿,与僧人一同仔细探讨佛理。

注释

迢迢:形容山势遥远而连绵不断。
祇园:古印度佛教圣地,此处指类似的地方。
俗驾:世俗的车马,指非僧侣的交通工具。
禅僧:修习禅定的僧人。
■稏:古代的一种稻谷,此处可能指稻米。
兰荪:兰花,象征高洁。
访道:寻求佛法或真理。
炉灰:烧过的炭灰,此处可能指煮茶或修行时的象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深山古寺的宁静与神秘,诗人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山势迢迢万马奔",开篇即以宏大的山势引入画面,使人仿佛听见远处万马奔腾的声音。紧接着"就宽平处著祇园",诗人寻找到了一个藏匿在宽广而又平和之地的古寺,给人一种避世隐居的感觉。

"门无俗驾真堪隐"一句,通过强调寺院门前没有俗世车马的打扰,突出了这处所的清净与隐逸。而"院有禅僧便不村"则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宁静安详,即使是寺院中的人,也是心怀禅意,不为尘世所扰。

接下来的"百顷霜黄收■稏,一泓寒绿养兰荪"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季山中的景象。霜冻的田野金黄一片,而寺院中却有清澈的泉水滋润着兰花,这种对比强烈地映衬出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和谐。

最后两句"我来访道连宵宿,共拨炉灰仔细论"表达了诗人夜宿寺院,与僧侣们共同探讨道法的心境。这里的“拨炉灰”不仅是实际行动,也象征着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和探究。

整首诗通过对山势、古寺、自然景观以及人物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禅学与道法深刻理解的体验。

收录诗词(4)

汤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堂玉室相掩映,珠帘翠箔谁褰开。

形式: 押[灰]韵

题灵鹫四首(其四)

问禅去灵隐,听讲去天竺。

还有无求人,来寻灵鹫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

寄刘后村

唐朝空自贵宏词,科目何尝得退之。

掌制徒闻誇子厚,残篇仅见命敦诗。

堪嗟实录无完传,太息淮西有后碑。

寄语莆田紫薇老,文章盖世例如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久轩提刑江东二首(其二)

向来廷诤伟堂堂,不负西山与紫阳。

尽道拾遗当召黯,不应清诏久烦滂。

真儒事业谁能测,忧国忠纯不谩狂。

一上蓬莱看云海,细毡归去论虞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