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年姓此渎,天设岂无因。
五百年来我,题诗过暮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的《题湛渎桥》。湛若水以“何年姓此渎,天设岂无因”开篇,巧妙地将对湛渎桥的疑问与自然界的造化之谜联系起来,引人深思。接着,“五百年来我,题诗过暮津”两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悠长,也暗示了诗人个人的行迹与情感。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提问和自我回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湛若水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湛渎桥这一具体物象融入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之中,使得这首小诗具有了超越其表面意义的深度和广度。
不详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精舍生吾兴,披图不自堪。
回辔上船去,长留忆蠡南。
天一元生我,来看第二泉。
平生观海意,此际更渊渊。
我屋甘泉洞,泉甘亦自同。
独怜生海外,题品未曾逢。
未论通家好,先闻刺史贤。
独惭二百使,空赋五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