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园晴翠为前人题

芳莲出淤泥,红药翻雕阑。

托根既匪固,尘滓亦瀰漫。

惊风将雨来,艳丽纷凋残。

此君自幽洁,玉立淇水滩。

氛埃弗能侵,奇石与盘桓。

岂解避盛暑,惟知耐祁寒。

风雨时一过,园丁报平安。

劲节不少摧,秀色益可观。

都台有君子,雅操世所难。

太常交谊深,比德写琅玕。

流芳嗣卫武,题诗后人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韩雍的《淇园晴翠为前人题》描绘了一幅莲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性的画面。"芳莲出淤泥",以莲花象征君子的高洁,即使生于污浊之中,也能保持清白。"红药翻雕阑",红药虽美,但与莲花相比,显得世俗。莲花根基虽不稳固,却能抵挡风雨,"尘滓亦瀰漫",环境艰难,但它坚韧不屈。

"此君自幽洁,玉立淇水滩",莲花在淇水边独立,不受尘埃和风雨侵扰,表现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氛埃弗能侵,奇石与盘桓",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坚贞和自然的陪伴。它不畏酷暑,耐受严寒,"岂解避盛暑,惟知耐祁寒",展现了其坚韧的生命力。

"风雨时一过,园丁报平安",园丁的赞美,反映出莲花在园中受到呵护,其坚韧的品质得到认可。"劲节不少摧,秀色益可观",赞美莲花的节操和美丽的姿态。最后,诗人将君子之德与太常(古代官职)的友谊相提并论,"比德写琅玕",并将莲花的美德传承给后人,"流芳嗣卫武,题诗后人看",寓意其高尚品格将长久流传。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赞美了莲花的高洁品质和君子的人格魅力,体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701)

韩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茅观与左迁钱学士致仕陈太常宴集分韵(其一)沧字

揽衣上高轩,开轩俯遐荒。

江山界吴越,胜槩非寻常。

云起风隐隐,潮生浪沧沧。

好风入我怀,冰雪生襟裳。

眷言我同心,聊此尽一觞。

一觞未及酬,冥思热中肠。

丈夫感知遇,图报心遑遑。

岂须薄江湖,何暇思庙堂。

但使吾道行,咸能济时康。

所以乡先正,进退忧弗忘。

我希古之人,岁月悠且长。

何以誓此心,仰视白日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三茅观与左迁钱学士致仕陈太常宴集分韵(其二)对字

三茅一何奇,门与越山对。

西湖在何许,苍茫隐其背。

绝顶多楼台,从来几兴废。

乔林掩映好,百鸟声琐碎。

我尝乘使车,踪迹穷宇内。

山川亦周览,佳丽鲜可配。

来兹集良宾,顿觉精彩倍。

子瞻方谪宦,若水已勇退。

行藏虽匪同,心志总弗昧。

芳尊叙寒暄,新咏写肝肺。

琼林粲珠玉,但觉我形秽。

去去各勉旃,流芳踵先辈。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张司训乃尊松坡翁挽诗

我尝持使节,几到于越城。

驻节访隐君,知有松坡名。

松坡不嗜进,雅重月旦评。

道义施一乡,济利良匪轻。

一经授佳器,卓卓蜚英声。

登科作师儒,能使斯道行。

乃知松坡德,流衍在后生。

兹已作古人,闻之欲沾缨。

鄱湖水已落,弋溪鸟空鸣。

欲养不可回,孝子难为情。

勖哉图显扬,终可慰九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寿赵总兵(其一)

去年祝君寿,舣舟潇湘湾。

今年重祝君,遥遥望梅关。

梅关如在天,可望不可攀。

写我心中私,祝君比南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