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和芗林居士中秋

闰馀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

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佳句记英游。

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别离久,今古恨,大刀头。

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

遐想芗林风味,瓮里自倾春色,不用贳貂裘。

笑我成何事,搔首谩私忧。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其二》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以闰年中秋为背景,通过回忆滕王阁的豪饮与赏月,将今夕与往昔的场景相交织,展现出时空流转中的怀旧之情。

"闰馀有何好,一岁两中秋",诗人指出闰年的额外时光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多了个中秋佳节。接着,他借滕王阁的典故,追忆自己曾经在此处畅饮赏月,江面月影如潮,画面生动。

"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佳句记英游",诗人将今夜的登台与昔日的闰中秋相映照,感叹岁月如梭,佳句犹在,但人事已非。

"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山水月色皆入眼帘,既有自然景色的欣赏,也寓含着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下片转而抒发别离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别离久,今古恨,大刀头",表达出深深的离愁和历史沧桑感。"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诗人感叹年华老去,只能在梦中回到往日的神州大地。

最后,诗人想象故乡的风土人情,独自饮酒,无需奢华,"遐想芗林风味,瓮里自倾春色,不用贳貂裘",流露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往事的深深眷恋。

"笑我成何事,搔首谩私忧",诗人自我解嘲,感叹自己的忧虑无用,只能徒增烦恼,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中秋这个特殊时刻,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钗头凤.别武昌

临丹壑。凭高阁。闲吹玉笛招黄鹤。空江暮。重回顾。

一洲烟草,满川云树。住。住。住。江风作。波涛恶。

汀兰寂寞岸花落。长亭路。尘如雾。

青山虽好,朱颜难驻。去。去。去。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水调歌头

屏开金孔雀,褥陷绣芙蓉。

洞房花烛夜,玳筵度、蔼香风。

盈耳笙歌缭绕,满眼绮罗交错,银烛影摇红。

佳期今夕里,谈笑画堂中。皓齿歌,细腰舞,乐无穷。

朱帘高卷,金炉香喷瑞烟浓。

仙子将临凤阁,玉女下离蓬岛,同会蕊珠宫。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沁园春.为洁堂寿

杨柳依依,我生之辰,与公共之。

叹袅娜章台,歌翻轻吹,飘零灞岸,影弄斜晖。

花萼楼深,灵和殿古,人自凄凉柳自垂。

相逢处,记吾侬堕地,嘉定明时。何须梦得君知。

便稳道人生七十稀。

笑桓大将军,枝条如此,陶潜处士,门巷归兮。

几阵花飞,一池萍碎,又向先生把寿厄。

年年好,祝东风万缕,老翠云齐。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望江南(其二)

壶山好,也解忆狂夫。

转首便成千里别,轻年不寄一行书。浑似不相疏。

催归曲,一唱一愁予。

有剑卖来酤酒吃,无钱归去买山居。安处即吾庐。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