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闻露

独夜始知凉月色,竹影移廊,未觉成萧瑟。

微漾湖光荧暗壁,疏灯影里芙蓉白。

偷换流年情思积,草际烟浮,已了寒虫织。

欹枕不眠闻露滴,心心只替秋香湿。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秋夜画面。"独夜始知凉月色",开篇即以个人的孤独感受起笔,夜晚的清凉月色更显孤寂。"竹影移廊,未觉成萧瑟",竹影在长廊间摇曳,虽无声却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气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落寞。

"微漾湖光荧暗壁,疏灯影里芙蓉白",湖水微波荡漾,照亮了墙壁,而稀疏的灯光下,白色的芙蓉花显得更加娇艳,与周围的寂静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含着时光流转的感伤。

"偷换流年情思积",诗人感叹岁月悄然流逝,内心的情感积累如同被偷换一般,深沉而难以言表。"草际烟浮,已了寒虫织",草丛中的雾气浮动,伴随着秋夜的寒虫鸣叫,更添一丝凄凉和哀愁。

最后两句"欹枕不眠闻露滴,心心只替秋香湿",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只听见露珠滴落的声音,心中满是对秋日凋零的芙蓉的怜惜,仿佛自己的情感也被这露水打湿,愈发沉重。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融入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陈曾寿独特的感情世界。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一萼红.孤山探梅

荡微阴,正西风料峭,苔屐怯幽寻。

岸柳拳鸦,山椒落雁,天画如许寒林。

是昨夜、馨魂乍返,渐几树、脂晕破萧森。

略损风姿,劫馀池馆,随分行吟。

谁折试簪还堕,似抛将红豆,难结同心。

萼绿仙迟,云英嫁早,同感春梦沉沉。

便勾引、閒愁又醒,者次第、何计遣春深。

却又飞霙弄晚,莫辨遥岑。

形式:

卜算子

眉画睇初含,泪洗脂仍少。

仙梦销沉十二年,逢著秋魂了。

景短向阳难,晚出惊霜早。

百感幽香旧色花,可似当年好。

形式:

南乡子

相见靥双嫣,红洗秋妆晚更妍。

谁画长眉青入鬓,连娟,难得天然是偶然。

移近晚晴边,微袭秋衣淡淡烟。

欲问经年多少恨,无言。修到天怜可自怜。

形式:

惜黄花慢.同彊村老人作

托命孤芳,剩十年魂梦,长绕伊行。

小廊回处,凤城西畔,几回烛底,仔细秋妆。

当时一笑天能妒,便拚断、故国遗香。

枉断肠,寒畦生事,检点苔荒。

移根瘦损堪伤,更一枝轻折,长惹思量。

旧尘在眼,只馀清泪,佳期注脚,偏是斜阳。

人间原有相逢事,漫羞晕、憔悴容光。

正夜长,背灯添影凄凉。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