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其二)

物华无处不东风,只恐东风笑此翁。

双鬓不随春草绿,一尊聊借老颜红。

棋声未急雨声急,眼力无穷脚力穷。

穿径本为行散计,却将篮笋上空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万物都沐浴在东风中,只怕东风嘲笑这位老者。
两鬓不再像春天的草一样转绿,只能借酒让脸庞微红。
棋局未尽,雨声已紧,视力虽好,但脚步已疲惫。
本想穿过小径散步散心,却意外带回了篮中的竹笋,走在迷茫的雨雾中。

注释

物华:美好的自然景物。
东风:春风。
此翁:指代诗人自己。
双鬓:两鬓头发。
春草绿:春天草木转绿。
一尊:一杯。
老颜红:苍老的脸庞因饮酒而泛红。
棋声:下棋的声音。
眼力:视力。
脚力:体力。
行散计:散步散心的打算。
篮笋:竹笋装在篮子里。
空濛:迷茫的雨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登山(其二)》。从艺术风格和意境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登山感悟与自我寄托之情怀的作品。

首句“物华无处不东风”,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到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东风是春天的象征,它吹遍大地,让一切萌芽破土而出。这里诗人以东风比喻春意,表现了一种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度的赞美。

紧接着“只恐东风笑此翁”一句,则流露出诗人的自嘲和隐忧。“此翁”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恐东风笑”则是担心自己的老态、多愁或不如意的生活状态,会被那代表青春与活力的东风所讥讽。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于年华易逝和个人境遇的一种无奈。

第三句“双鬓不随春草绿,一尊聊借老颜红”继续了上一句的意境。“双鬓”指的是两鬓的头发,象征着青春,而“春草绿”则是大自然中生命力度的体现。诗人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头发不再能跟随春天的到来而变得青黑。然而,他通过饮酒(一尊)来暂时忘却这份寂寞,让脸上泛起因醉红的颜色,以此聊作自我安慰。

第四句“棋声未急雨声急”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对比。棋声,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从容,而雨声,则是急促和混乱的。这两者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希望在纷扰的人世间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

“眼力无穷脚力穷”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心境。这里,“眼力”指的是视野和精神的广阔,而“脚力”则是身体的力量。这两者的对比,揭示出诗人虽然身体上已经力不从心,但他的心灵依旧充满着无限的探索欲望。

最后两句“穿径本为行散计,却将篮笋上空濛”,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登山的初衷与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原本期待通过登山来放松心情,但结果却发现自己的担子(篮笋)仍然沉重,而且这份沉重如同空气一般无处不在,难以摆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与个人境遇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个人境遇以及精神追求之间矛盾的心理状态。同时,它也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向往自然纯粹情怀的哲思。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登瓜步山

系船孤屿重跻攀,衰草荒烟亦厚颜。

丁日不为春燕许,卯年犹放佛狸还。

诸贤所恃江千尺,此虏奚为第一间。

欲访前朝无故老,浪痕自溅藓花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程伯茂尊公挽诗

雨昏先友记,犹复有斯人。

周易相传授,唐衫自隐沦。

翳桑秋廪共,结草夜台春。

为酹月塘月,何年琢石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答客问

本自沧浪一钓竿,秋风还我旧沙滩。

未论袁圣宜休去,只作刘蕡不第看。

书授我犹惭取履,位因人莫便弹冠。

不然林下何曾见,灵澈能拈作笑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答赵玉汝

人间无处不风波,潮打西兴雨一蓑。

难与命争俱老矣,径寻诗去奈吾何。

园成次第自花草,山是知闻空薜萝。

赖有月明千里共,烟寒数笔落行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