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五首(其十)

闻声不见形,撼树却惺惺。

体用何须论,归家落日明。

形式: 偈颂

翻译

只闻其声却不见其形,摇动树木时却显露出生机。
实体和功能无需过多区分,回家的路上夕阳正明。

注释

闻声:听见声音。
不见形:看不见身影。
撼树:摇动树木。
惺惺:生机勃勃的样子。
体用:实体与功能。
何须:何必。
论:区分。
归家:回家。
落日明:夕阳明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珙的作品,名为《颂古四十五首(其十)》。诗的内容简洁而富有深意。前两句“闻声不见形,撼树却惺惺”描绘了一种情境,声音虽然无形,但能引起树的震动,使人感知到它的存在,形象地表达了听觉与力量的互动。"惺惺"一词,既可理解为树木被摇动时的震动状态,也可引申为人对事物敏感或警觉的状态。

后两句“体用何须论,归家落日明”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实体与功能(体用)并非必须严格区分,它们相互依存,如同人在日落时分回家,寓含着自然法则和人生归宿的哲理。诗人以日常景象表达出超越世俗的智慧,强调了内在精神的归宿比外在形式更为重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读者思考生命与存在的本质,以及心灵的归宿,具有禅宗诗歌常见的意境和哲理。

收录诗词(164)

释如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十首(其二十)

吾家不甚遥,看取脚下路。

红日上山头,石羊草里卧。

人间一百年,弹指声中过。

柴门无锁钥,白云自来去。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首(其十九)

迷时从他迷,悟时听他悟。

九牛虽有力,拽之不可住。

日落又黄昏,风吹白杨树。

形式: 偈颂 押[遇]韵

偈颂二十首(其十八)

老农陇上耕,终日手不住。

白骨谁家冢,群鸦噪高树。

一条浅溪水,滔滔自流去。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首(其十五)

大道在目前,本来无妙理。

阳地生为人,阴空死作鬼。

月照岭上松,风吹原下水。

髼头寒拾翁,拍手笑不已。

形式: 偈颂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