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名为《和答周次山送行(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衡宇归来后,瓶储不愿馀。”这里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衡宇”指的是简陋的住宅,而“瓶储”则是存放粮食的器皿。“不愿馀”意味着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不追求过多的积累。
“兴公遂初赋,叔夜绝交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交往的态度。“兴公”通常指的是古代隐逸之士,而“叔夜”则是对友人的尊称。这里说明了诗人只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而对于那些不再相契的交情,则选择了断绝。
“已怯伤弓翼,犹欢涸澈鱼。”这两句充满了生活的自在和乐趣。“已怯伤弓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日英勇斗志的放下,而“犹欢涸澈鱼”则描绘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享受,像是欣赏到水中游动的清澈之鱼。
“春风到兰室,隐几正如如。”最后两句诗,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世界的安宁。“春风到兰室”描绘了春天的风吹进充满兰香的书房,而“隐几正如如”则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心境澄明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内心自在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