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迤南一带群山秀峙松栝特盛

我行趋而东,朝晖射我西。

群峰侧面出,云气高不低。

其下覆松栝,寒重翠屡迷。

残雪时一片,皎若孤鹤栖。

茅屋四五家,樵汲相提携。

风吹斧声堕,林束炊烟齐。

不谓塞上山,有此物外蹊。

冥冥若相系,迹往神为稽。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吴锡麒的《古北口迤南一带群山秀峙松栝特盛》描绘了诗人向东行进时所见的壮丽景色。首句“我行趋而东,朝晖射我西”展现了日出东方的明亮景象,与诗人移动的方向形成对比。接着,“群峰侧面出,云气高不低”描绘了山峰层叠,云雾缭绕的动态画面,给人以深远之感。

“其下覆松栝,寒重翠屡迷”写出了山脚下的松树和桧木在寒气中苍翠欲滴,令人目眩神迷。接下来,“残雪时一片,皎若孤鹤栖”运用比喻,将残雪比作孤鹤,增添了静谧而孤独的意境。

“茅屋四五家,樵汲相提携”则转向了人间烟火,几户人家分布在山间,人们互相帮助打柴汲水,生活气息浓厚。诗人进一步赞叹:“风吹斧声堕,林束炊烟齐”,风中的斧声和袅袅炊烟交织,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最后两句“不谓塞上山,有此物外蹊”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意外和惊喜,仿佛在这边塞之地发现了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冥冥若相系,迹往神为稽”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深契合,以及对探索未知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北口一带山川的秀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8)

吴锡麒(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趋权贵,但名著公卿间。在上书房时,与皇曾孙相处甚洽,成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画,必一起题跋,深受礼遇。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至终,时时注意提拔有才之士

  • 字:圣征
  • 号:谷人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46~1818

相关古诗词

自马圈子至常山峪

地险不可越,客情悄然孤。

矧复此螺壳,辗转相萦纡。

两岩束之窘,阴忧惨粟肤。

疑经太古来,寒气尚未苏。

长风石胁破,白日乌尾逋。

足摄鼋鼍驾,心骇神鬼驱。

下者所欲登,但闻绝顶呼。

进退难预谋,得上争须臾。

楼台现缥缈,星斗扪虚无。

鞍马且将息,前途仗撑扶。

仆夫吻更渴,急畀村酒沽。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费改斋除铜仁邑下问方宜诗以代答(其一)

问俗湖南似,劳形案牍删。

江喧村市近,花放讼庭闲。

试茗能消渴,煨薯说驻颜。

树光相映发,人在翠微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费改斋除铜仁邑下问方宜诗以代答(其二)

饭煮长腰米,盘堆赤甲蔬。

年丰庖有肉,客至釜烹鱼。

野店茅柴酒,人家种村书。

循声容易致,民是葛天初。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沈石田小景画卷为玉亭丈题

几叠青峦几曲溪,参差竹屋晓烟齐。

春光应忆江南好,树树流莺自在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