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今代平塘老,前身靖节翁。
死知随物化,贫与不官同。
仕国棠阴在,休亭蕙帐空。
容人方竹马,楚些已西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平塘陶使君挽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挽歌,即用于悼念逝者的一种诗歌形式。这位被悼念的人物在生前曾担任过官职,被尊称为“靖节翁”,表明他品行高尚,可能是因为其清廉或其他德行而获得这样的美誉。
诗中开篇即点出此人已故去,转化为自然的一部分,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生命和宇宙的辩证看法,即认为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而人的生死也只是这种变化的一个环节。接下来的“贫与不官同”一句,则表明这位先生在世时虽然贫穷,但他对待富贵和贫贱的态度如出一辙,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品格。
“仕国棠阴在,休亭蕙帐空。”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遗落的官舍景象。棠阴是指古代官府前的树木,这里代表着曾经繁华但现在已成往事的官场生活;而“休亭蕙帐空”则更具体地勾勒出一位仕宦退隐后的寂静与孤独,蕙帐是指用蕨草制成的简陋床褥,这里象征着简朴且已无人居住的休憩之所。
“容人方竹马,楚些已西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方竹马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车辆或交通工具,这里用来比喻能承载人的往事;而“楚些已西风”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春去秋来,物是人非。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和对其品格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诗人的哀思与哲理。
不详
脉暖犹涵老藓斑,眼花仍带泪痕潸。
厄于劫火元无恙,意在斯文岂苟完。
一片墨光留手泽,浑家黄色上眉间。
只消半滴冰蜍水,涨起满村烟雨寒。
旧址相传五世昌,寒芜忍堕十年荒。
老吾衰落空怀土,幸汝辛勤自肯堂。
袖里莫忘无恤简,墙头犹有孔明桑。
地灵旧日钟文气,且要扶持此脉长。
赞公分半榻,卧近竹西楼。
四壁寒蛩夜,一山黄叶秋。
梦随三鼓动,月尚半窗留。
零乱芭蕉影,禅衣烂不收。
门外黄尘透日飞,山中白发得春迟。
一身冠屦聊存古,半语诗书不入时。
佳桥尽从中路变,苍松独到岁寒知。
黑牛白犊今无验,空遣闲愁上两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