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山铭

穹窿太和,上参冥莫。近接嵩华,远拔衡霍。

明后有作,是称灵岳。上帝攸居,天柱是度。

赫赫成后,玄戈再援。神之相之,用武以断。

穆穆肃皇,中兴江汉。神之启之,守文以缵。

巍巍天柱,前俯璚台。层城万仞,上应中台。

地轴盘结,云汉昭回。灵踪久閟,真路乍开。

爰饰云构,造于中天。冠峰被麓,舄奕墟躔。

丹碧霞焕,栋宇星悬。势侔太一,巧极望仙。

神之所妥,钩陈营卫。鞭风驾霆,出入云际。

神之所临,徵灵表异。康国阜民,克显于世。

玄圃之峦,仁后所履。丹丘之屺,仙灵所倚。

咸障大荒,曷窥元始。追茂至道,孰踰斯美。

惟兹崇报,前掩禅封。在帝左右,罔或不共。

四气顺序,万方景从。昭佑我明,受福无穷。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太和山铭》由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通过对太和山的描绘,展现了其神圣与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它在历史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首先,诗中将太和山比作“穹窿太和”,象征其在宇宙中的重要位置,与“冥莫”相连,暗示其深邃与神秘。接着,通过“近接嵩华,远拔衡霍”描绘了太和山与周围山脉的关系,显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度。

“明后有作,是称灵岳”赞美太和山为神灵居住之地,具有非凡的灵性。紧接着,“上帝攸居,天柱是度”进一步强调了太和山作为天柱的地位,象征着天地之间的连接。

“赫赫成后,玄戈再援”描述了太和山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可能指的是其在战争中的作用。接下来,“神之相之,用武以断”则表明太和山在军事策略和决策中的指导作用。

“穆穆肃皇,中兴江汉”赞颂太和山在国家复兴和繁荣中的贡献,特别是对长江和汉水流域的影响。“神之启之,守文以缵”则强调了太和山在文化和知识传承中的作用。

“巍巍天柱,前俯璚台。层城万仞,上应中台”描绘了太和山的雄伟壮观,与天空中的星座相对应,显示其与宇宙的联系。接下来,“地轴盘结,云汉昭回”进一步强调了太和山在地理和宇宙秩序中的重要性。

“灵踪久閟,真路乍开”表达了对太和山神秘历史的探索和发现。“爰饰云构,造于中天”描述了太和山建筑的宏伟与天际相连,显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冠峰被麓,舄奕墟躔”描绘了太和山的地形地貌,与天空中的星辰相对应。“丹碧霞焕,栋宇星悬”则赞美了太和山建筑的色彩与光辉,与星空交织在一起。

“势侔太一,巧极望仙”表达了对太和山自然美景的赞叹,将其与宇宙的和谐统一相比较。“神之所妥,钩陈营卫”强调了太和山在保护与维护宇宙秩序中的作用。

“鞭风驾霆,出入云际”描绘了太和山在自然力量中的主导地位,能够驾驭风雨雷电。“神之所临,徵灵表异”则表明太和山在超自然现象中的显现。

“康国阜民,克显于世”赞扬了太和山对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贡献。“玄圃之峦,仁后所履”和“丹丘之屺,仙灵所倚”分别指出了太和山在道教文化和神仙传说中的地位。

最后,“咸障大荒,曷窥元始”表达了对太和山在探索宇宙起源和未知领域的可能性的期待。“追茂至道,孰踰斯美”赞美了太和山在道德和智慧上的卓越成就。

“惟兹崇报,前掩禅封”强调了对太和山的尊敬和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在帝左右,罔或不共”表达了太和山在帝王统治中的辅助作用。“四气顺序,万方景从”描绘了太和山在四季更替和四方朝拜中的影响力。

“昭佑我明,受福无穷”总结了太和山在明朝时期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其长期福祉的祝愿。

综上所述,《太和山铭》不仅是一首赞美太和山自然美景和文化价值的诗歌,也是对历史、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深刻思考的体现,展现了区大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收录诗词(1563)

区大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棠果赞

海棠色殊,纷披曜日。不芬其葩,而香其实。

香或掩味,文乃逾质。园陵之珍,佩充兰室。

形式: 四言诗 押[质]韵

木瓜赞

垂垂木瓜,诗人所咏。酸本我心,香亦吾性。

人之好我,或忘其病。无劳琼报,忝此嘉命。

形式: 四言诗 押[敬]韵

崇德诗七章

翼翼旧京,作配丰芑。济济庶士,爰来爰止。

孰茂厥程,硕人君子。龙潜南国,凤览江汜。

惟此硕人,德音孔硕。克廉以孝,百行允迪。

爰孚有众,升闻奕奕。其廉可风,其孝惟则。

人之好名,是能让国。苟非其人,箪豆见色。

硕人介特,靡诱靡惕。千金之却,亦在报德。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不敬何别,菽水非凉。

硕人爱敬,允格穹壤。终身之慕,亦自少壮。

我闻天道,常与善人。如种斯穫,靡屈弗伸。

既丰其德,或啬其身。尔身弗享,爰及后昆。

硕人有子,邦之司直。在帝左右,罔或不即。

汝明汝听,有孝有德。用锡帝赉,衍兹世泽。

世泽克衍,先问孔扬。既显于世,亦祀于乡。

肃肃判宫,笾豆有常。是依是崇,儒道其光。

形式: 四言诗

戏题大小姑山

百里长湖怀二姑,二姑何嫁水之湄。

彭郎矶上曾频目,五老峰头怎画眉。

参商姊妹成虚渡,牛女夫妻似误期。

江中萧索谁为侣,卧对孤星岁月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